第 58 章(1/1)

会把第10军“困在

兴南与元山之间的滩头阵地上”,使他们的处境非常危险。因此,在征得国防部长马歇尔及总统杜鲁门的

同意之后,参谋长联席会议告诉麦克阿瑟,“除非出于保障jūn_duì 安全这一战略和战术需要考虑,否则,完

全可以放弃朝鲜蜂腰东北面的整个地区”。换言之,就是不要再考虑什么滩头阵地,应立即把jūn_duì 撤出去

与此同时,美国在联合国也几乎顶不住了。共产党中国的特使伍修权将军应联合国安理会之邀,于11

月27日抵达美国。安理会连续3天就苏联提出的谴责美国干涉朝鲜及台湾事务的两项决议案展开激烈辩论

。其间,正是中共jūn_duì 在朝鲜发动第一阶段攻势的高cháo。安理会最终否决了这两项决议案。随后各成员国

就6个国家几星期前提出的一项决议案投票表决。该决议案向共产党中国保证,其利益将受到保护,同时

要求中国不要援助北朝鲜。投票结果是9票赞成(印度弃权),但苏联投了否决票。在这两次投票中,美国

的盟友都老老实实按其意愿行事,但联合国的支持却在动摇。11月30日,詹姆斯?赖斯特在《纽约时报》

上撰文说:“毫无疑问,由于过去几天事态的发展,人们,甚至国会,对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的信心

都已严重动摇了。同样毫无疑问,由于杜鲁门总统接受了麦克阿瑟胆大妄为的进攻计划,美国在西方世界

的领导地位受到了损害。”

11月30日,美国驻联合国的代表沃lun?奥斯汀向英法两国代表建议,应该向联合国大会提jiāo一项措辞

更加严厉的谴责中国侵略的决议案。但美国的建议并没有能帮多大忙。英法两国对此反应都很谨慎。他们

不愿意提出一项让联合国卷入与中国的直接对抗,而可能使欧洲受到苏联进攻的决议案。一些亚洲和拉美

国家也表示,公众舆论不会支持与共产党中国打一场战争。美国正在面临危险的孤立局面。11月30日,杜

鲁门总统在记者招待会上的一些言论考虑不周,于事无补。他发表了一个声明,说联合国军“不打算放弃

在朝鲜的使命”。之后,记者开始向总统提问,诱使他说出美国将采取的一切必要措施,包括使用“我们

拥有的任何武器”,来应付当前的军事局面。一名记者问道:“这是否意味着美国会考虑使用原子弹?”

总统回答说:“我们一直都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他接着暗示说是否投放原子弹将由麦克阿瑟将军来

决定。杜鲁门的一席话预示了一场有可能发生的灾难。尽管总统一直是在记者提问的诱导下发表言论的,

但他却说出了不该说的话:如果美国在军事上遭受挫折,就有可能使用原子弹来扭转局势。在全世界范围

内,从道义上反对使用原子弹的呼声正在高涨,加之苏联也已bàozhà了自己的原子弹,人们极端害怕bào发一

场核冲突。在这种情形下,杜鲁门发表这样的言论,哪怕是不经意说出的,也会使全世界的人们不寒而栗

。他暗示,是否使用原子弹将由麦克阿瑟而不是他来决定,这更加重了他的错误,因为麦克阿瑟已经在世

界上出了名,大家都知道他喜欢动武,并且决心摧毁红色中国进行战争的能力。因此,把使用原子弹的决

定权放到这样一个好战者的手里,这是何等的可怕呀。

美国政府内外对此都做出了迅速的反应。当天艾奇逊就匆忙召集起一个“危害控制小组”,并代表白

宫发表了一项声明,向世人保证只有总统才可以授权使用核武器,而其他国家拥有更多的武器也将促使美

国考虑动用核武器的必要xing。声明还说,有关核武器的情况决不会因为总统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而改变

。这是一次富有勇气的努力。但跟杜鲁门的讲话在全世界产生的令人震惊的影响相比,这一声明实在显得

苍白无力。英国下议院对此反应强烈,克莱门特?艾德礼首相立即去电向美国政府提出质询,然后告诉议

员们他一定要飞往华盛顿与杜鲁门磋商。

显然,华盛顿方面在这个问题上正变得失去理xing,比如,在12月1日举行的由政府各主要政治及军事

顾问参加的一次大型会议上,艾奇逊建议如果红色中国从满洲撤军,美国也将主动从朝鲜撤军!让联合国

和中国同时从朝鲜撤军的建议有望实现,但是,指望中国从本国不可分割而且被中国领导人视为受到最大

威胁的一部分领土上撤军简直是无稽之谈。

这次会议还讨论了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许多建议,但所作的唯一明确决定是即日派柯林斯将军前往东

京与麦克阿瑟进行商讨。12月2日,杜鲁门与艾奇逊、马歇尔及布莱德雷举行会晤,探讨了两种寻求停火

的办法:联合国通过一项决议,或者利用外jiāo手段与苏联或红色中国进行接触。最终他们决定等待柯林斯

回国及杜鲁门与艾德礼磋商的结果,然后再作定夺。

12月3日,参谋长联席会议收到了麦克阿瑟发来的一份令人沮丧的报告。报告说,如果得不到大量增

援部队,联合国军就将被迫进行一系列撤退,而每一次撤退都会削弱部队的力量,否则就会被bī入滩头阵

地,只能在那里死守。麦克阿瑟还沮丧地报告说,联合国是在不宣而战的战争中面对着整个中国,如果不

采取措施,这种情形将“慢慢导致一场消耗战并最终使联合国军全军覆没”。

在这种情况下,国务院及国防部于12月3日召开了联席会议。两个部门的主要官员及参谋长联席会议

成员(柯林斯除外)都参加了会议。然而,麦克阿瑟的报告远没有使参加会议的军方领导人感到绝望,而是

起到了相反作用使他们倍感鼓舞。布莱德雷将军不喜欢以下观点,即美军正在被赶出朝鲜,因为那样

会使美国在世界上威信扫地。他说德国人已在暗地嘀咕,说什么美国是软弱的。谢尔曼上将则坚决反对要

求停火。他说,如果中国想要战争,美国就应该认真奉陪,直到打败它,否则,其他国家就会“任意摆布

我们”。然而,比较讲求实际的艾奇逊指出,那时美国是在“跟第二梯队打仗”,第一梯队的苏联会很高

兴地看到美国陷入与红色中国作战的泥潭而无法自拔。最后,助理国务卿迪安?腊斯克建议说,任何停火

都应该限制在一个在三八线重新建立一条分界线的协议之内,这一想法得到了普遍赞同。大家还一致认为

,麦克阿瑟将军同时应将部队集结在滩头阵地上。

散会后,艾奇逊、马歇尔和布莱德雷立即前往白宫,向杜鲁门汇报。结果由参谋长联席会议于当天电

告麦克阿瑟:“我们认为,保存你的jūn_duì 是目前首要考虑的问题。我们一致同意将部队集结在滩头阵地上

。”

很明显,麦克阿瑟对于朝鲜局势所作的悲观评估,使美国军方领导人及杜鲁门政府得出令人沮丧的结

论,即美军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而这绝对不是在朝鲜战场上节节败退却仍然浴血奋战的陆军及陆战队士兵

的看法。一些在朝鲜的陆军和陆战队的指挥官已经开始认识到,中国人由于其原始的补给系统而拖了后腿

,因此,将联合国军赶出朝鲜,虽说不是不可能但也绝非易事。他们会让联合国军蒙受可怕的伤亡,他们

会大挫西方人趾高气扬的思想,但他们却无法持续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进攻,把坚定不移的联合国军赶进

大海,除非他们准备承受难以想象的损失。

然而,12月4日,当柯林斯将军与麦克阿瑟将军在东京坐下来讨论时,他发现这并非麦克阿瑟的观点

。麦克阿瑟估计中国在朝鲜的jūn_duì 有50万人,而北朝鲜的jūn_duì 也已回升到10万人。11月24日开始进攻之前

,麦克阿瑟明显低估了中共jūn_duì 的力量,现在却又过高估计了中国的力量。他说,这样雄厚的军事力量意

味着敌人能够包围联合国军的任何固定防线,最终迫使第8集团军退回到汉(城)仁(川)地区,而此时第10

军已经开始在咸兴周围建立另一处滩头阵地。柯林斯虽感到震惊,但并不完全相信。在他抵达朝鲜后,他

发现情形虽然严重但并非令人绝望。此时,麦克阿瑟命令第8集团军尽可能长时间地守在汉城,但如因形

势所迫,可以逐步撤往釜山,而第10军也将从兴南撤走,等它在南部登陆后,归属第8集团军指挥。

第49章 重返三八线

柯林斯将军在远东期间,杜鲁门总统于12月4日至8日会见了英国首相艾德礼。艾德礼赴华盛顿之前,

曾于12月2日在英国与来访的法国总理勒内?普莱文进行了短暂会晤。双方在“观点上基本达成一致”。

因此艾德礼一行此次赴美代表了英法双方的意见。

尽管美国人与英国人将其分歧大部分掩盖住了,但双方仍未达成完全谅解。英国以及几乎所有美国的

盟国面临的部分问题是,麦克阿瑟仍在不断地公开抱怨为中国提供“特许庇护所”和欧洲国家不支持在远

东摆出挑衅的架势。最后,杜鲁门于12月5日发布了一项指令,要求凡涉及外jiāo或军事政策的公开声明均

须事先征得国务院和国防部批准方可发表。这道指令总的来讲是给所有美国政府官员的,但显然针对的是

麦克阿瑟。这道后来将显示出重大意义的指令于次日传给了麦克阿瑟。

在杜鲁门与艾德礼会谈中,英国一改来美时的立场,不再同意把台湾作为和平的代价拱手让给红色中

国,但却继续支持联合国接纳红色中国。在有关核武器的使用问题上,英国要求美国做到未经与英磋商决

不使用核武器。最后双方决定在联合公报中发表一项声明,其中提到杜鲁门总统希望“世界永远不需使用

原子弹”,并希望英国首相随时“了解可能会导致局势发生变化的发展情况”。

柯林斯将军及时回国参加了盟国领导人12月8日的最后一次会议。他的报告多少令人感到放心。他认

为联合国部队不大可能被赶出朝鲜。随着第10军与第8集团军会合一处,这支联合部队就有可能无限期地

守住釜山的环形防线。

然而此次会议的最重要的一点则是美英同意按过去的分界线三八线来结束战争。以武力统一朝鲜

的这场征伐就此告终。这一决定立即在联合国引起了一次有组织的行动。印度代表贝纳格尔?n?劳爵士

在英美的支持下,率领亚洲和阿拉伯的13个国家,极力要求中国和北朝鲜人不要越过三八线。北京和平壤

方面对此均未作出直接反应。但数日来各国进行了多次外jiāo磋商以及秘密会议。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曾就

停火的可能xing试探了北京。12月8日的《纽约时报》上报道,华盛顿的“要员们”保证,如果共产党jūn_duì

停在三八线上,联合国部队将不会再侵入北朝鲜。

12月11日,13个阿拉伯和亚洲国家开始在联合国展开行动,要将一项停火提案jiāo三人委员会处理。杜

鲁门政府在华盛顿经过一番商讨后,同意了停火条件。这些条件基本上保持了原参谋长联席会议所提出的

内容:该协议仅限于朝鲜;建立一个20英里宽非军事区,大体沿三八线划出该区的南部分界线;禁止任何

一方进一步增兵;并按以一对一的原则jiāo换战俘。

十三国提出的停火提案于12月13日由联合国政治和安全委员会(第一委员会)通过。次日,又由联合国

大会通过。两次美国都给予了支持。

十三国集团随即要求北京将其特使伍修权将军留在联合国。伍曾出席了早些时候的联合国会议,参与

讨论苏联谴责美国的决议。十三国集团同时向中国保证:一旦达成停火,即可立即开始远东问题的谈判。

此时的北京政府处于胜利的兴奋状态,因为它已实现了在美国人和鸭绿江之间重建一个缓冲国的基本

目标。洋洋得意之时,北京政府犯了一个代价高昂的严重错误。12月21日,红色中国拒绝了联合国的停火

议案。其理由是,凡没有共产党中国参加的一切联合国行动均是非法的。12月23日,外jiāo部长周恩来致电

十三国集团,电文亦由北京电台播放。他在电文中指责美国的行动,声称由于联合国军入侵北朝鲜,三八

线已不复存在。他宣称除非就外国jūn_duì 撤离朝鲜、朝鲜事务“由朝鲜人民自己”解决、“美国侵略军”从

台湾撤走,以及确立红色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也达成一项协议,否则红色中国将不考虑停火。

很显然,中共政府认定它在朝鲜的军事胜利足以迫使美国接受以上所有要求。但他们错了。不仅因为

这使美国再次下决心保护自己在朝鲜的地位,而且因为假如中国接受停火,它在联合国的身价会由此倍增

,而美国以后也将很难阻碍红色中国进入这一世界机构。同样,世界舆论也会使美国感到,长期支持台湾

的蒋介石在政治上并不明智。因此,红色中国由于要价太高,最终一无所获。而这场谁也不想打的战争又

血腥地进行下去了。

12月23日是朝鲜战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并非仅仅因为红色中国决定继续打下去,以迫使美国放弃

台湾,同意北京加入联合国。还有另一个原因,即第8集团军司令官沃尔顿?h?沃克中将在这一天因车祸

遇难。他的吉普车在自汉城向北行驶途中与一辆卡车相撞。其继任者马修?b?李奇微中将当时是负责后

勤的陆军副参谋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统率过第82空降师和一个军,为自己树立了光辉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