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 章(1/1)
的形象。
李奇微也是战后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中声名显赫的一位军界领袖。
李奇微给第8集团军带来了新的jīng神风貌。这也反映出这位指挥官的攻击与好斗心xing。李奇微是在关
键时刻接管第8集团军的。该集团军现正与第10军合并。当时,两支队伍已被打得溃不成军,部队不可遏
制地向纵深一退再退,将士正面临信心危机。李奇微闭口不谈失败与撤退,而只强调进攻和胜利,迅速在
第8集团军官兵当中重新树立了自信心。他的军用夹克上别着一颗手雷,尽管没人指望李奇微真的会向敌
人投掷手雷,但这付打扮与他那咄咄bī人的自信为他赢得了敬意。第8集团军的将士们似乎立即察觉到,
这颗手雷并不是某种虚勇与自夸的象征,以引起人们对他本人的注意,而是一种手段,以此向官兵强调军
队的职责就是战斗。第8集团军现正在由这样一位军官统帅,其目的就是要使该支队伍发挥它的正当作用
。
在朝鲜的联合国部队在李奇微的调教下,已从一个节节败退,随时准备讲和的群体转变成为一个招之
能战的军事工具。无疑,士兵们仍然希望战争结束,但在李奇微接管第8集团军后,弥漫全军的那种失败
情绪则迅速消散。jūn_rén 的职业观和使命感也得以恢复。正当中国共产党人决定利用优势拒绝停火并着手新
一lún强大攻势之际,他们遇到的是联合国军方面这样一位指挥官。他将与中国人针锋相对,寸土必争。麦
克阿瑟将军本人也放手让李奇微自由行事。李奇微从华盛顿到达东京后,立即面见麦克阿瑟。当他问及战
局有利时可否发动攻击,麦克阿瑟将军答道:“第8集团军是属于你的,马修,你认为怎么好就怎么干吧
。”
李奇微将军走马上任后,华盛顿方面考虑的问题是朝鲜的联合国军能否坚持下去。12月29日,经杜鲁
门总统批准,参谋长联席会议向麦克阿瑟发布一条指令。指令中说,现有的估计表明:中国人如果打算采
取行动,他们有能力将联合国部队赶出朝鲜。指示如下:
从联合国其他成员国为朝鲜获得数量可观的额外兵力是不现实的。我们认为朝鲜也不是打大仗的地方
。另外,引发全面战争的危险不断增加,我们认为不应投入我们现存的地面兵力,跟在朝鲜的中共部队作
战。然而,在朝鲜的某一个地方对中国和北朝鲜的进攻给予有力回击,灭一灭中共军事和政治上的威风,
这样做如果不会蒙受严重损失,将对我国的利益至关重要。
指示命令麦克阿瑟保卫在朝鲜现有的阵地。一旦部队被迫撤回到大田附近的锦江,中国集结大量兵力
,“在那种情况下,则有必要命令你们开始向日本撤退”。
麦克阿瑟将军在12月30日的答复中,坚决主张对中国开战这一完全相反的政策。麦克阿瑟争辩说:由
于中国的大部分jūn_duì 已集结在中国东北和北朝鲜,其他地区十分虚弱,因此他提出采取四种行动。如果杜
鲁门政府“认识到中国当局强加到我们头上的战争状态”,可以进行这些行动:封锁中国沿海;以空中和
海上轰zhà摧毁中国的作战能力;用guo min dǎng的jūn_duì 加强在朝鲜的联合国军;允许guo min dǎng人对大陆本土实施牵
制xing攻击。
这条建议会把战争扩大到朝鲜以外的地区,并且有导致世界大战的危险。而这正是杜鲁门政府想要避
免的。然而,美国却有许多人支持这种后来被称作“鹰派”的政策。这项政策的基础是传统的美国观念,
即战争应取得全面胜利。麦克阿瑟12月30日淋漓尽致地阐释了这一观念,从而在这两种人之间形成了鲜明
的对照,一种人主张结束这场战争,而无论后果如何;另一种人则主张把这场战争限定在一个目标范围之
内,即实现公认的清楚制定的国家目标。
麦克阿瑟承认,这样的行动步骤以前曾因可能会引发一场大战而遭到过拒绝。但他争辩说,中国已完
全介入,就中国而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使局势进一步恶化”。苏联是否会出面干预,他说
“这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海军参谋长谢尔曼上将对麦克阿瑟进攻的立场给予了有限的支持。他主张,“一旦我们在朝鲜局势稳
定下来,或者等我们从朝鲜撤出之后”,即对中国进行海上封锁,取消对guo min dǎngjūn_duì 作战行动的限制,给
中国境内的游击队以物资支持,并“在中共分子对我们在朝鲜以外的任何部队进行攻击时”,从海上和空
中打击中国境内的目标。
第50章 除夕攻势
麦克阿瑟主张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去,这个建议非常危险且富有挑衅xing。正当华盛顿官员们为之大伤脑
筋之际,一部分重新组建的北朝鲜部队协同中共部队向美第8集团军发起了除夕进攻。自第8集团军从清川
江停止撤退后,在联合国军的防线后方,即西起临津江,大致沿三八线向东直至日本海一线,中国jūn_duì 一
直在缓慢地集结部队和补充给养。刚刚撤退到朝鲜南部的第10军仍在继续整编。这次中共部队进攻的矛头
又一次对准了第8集团军。
根据观察,中国部队的主力显然正在汉城以北。因此,李奇微将军决定把大部分兵力部署在地势相对
较低的西部和中部地区。第1军由弗兰克?w?米尔本少将指挥,与美第25师,南朝鲜第1师,土耳其旅和
英国第29旅扼守临津江一线。美第9军由约翰?b?库尔特少将指挥,与美第1骑兵师,第24师,南朝鲜第6
师,英联邦第27旅和新到朝鲜的希腊和菲律宾营驻守中部地带。东部山区估计不会遇到敌军强大攻击,李
奇微只部署了南朝鲜部队。
共军展开了全线进攻。不过他们集中攻击的是美第1军和第9军的防线。在西线,中共7个军和北朝鲜2
个军向汉城方向渗透,在中部则直bī原州的铁路与公路要道。这场进攻迅速而来势凶猛,因此,李奇微命
令联合国军撤回到汉江南岸。此时,除了汉城周围的江湾以外,汉江上已漂满了浮冰。为了不让共军使用
汉江上的桥梁,李奇微希望能拖延中国部队攻占汉城的时间。由于联合国军全线吃紧,李奇微于1月2日将
第9军东翼的第10军投入战斗。阿尔蒙德上将率领的一个军也对汉江防线上南朝鲜的三个师进行了控制,
另外还有刚刚组建的美第7师与重新装备的美第2师和第187空降团战斗队。
此时,中国jūn_duì 对联合国军的抵抗并不怎么担心,他们来势凶猛,其挺进速度远远超过了去年11月沿
清川江一线发动的进攻。在强大的攻击之下,西线的南朝鲜jūn_duì 开始溃败。李奇微将军目睹了南朝鲜军夺
路而逃的惨象。他写道:“元旦上午,我从汉城北面开车出去,结果撞见了一副令人沮丧的场面。南朝鲜
士兵乘坐一辆辆卡车,正川流不息地向南涌去。他们没有指挥,没有头绪,没有武器,仓皇而逃,完全是
在全面败退。有些士兵是靠步行,或乘坐各种征用的车辆逃跑,他们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逃得离中国军
队越远越好。他们扔掉了自己的步qiāng、手qiāng不说,就连数人cāo作的大pào、迫击pào、机qiāng等重武器也统统丢
弃了。”
李奇微跳下吉普车,站在路中央,挥动双臂示意迎面而来的卡车停下。可前面的几辆卡车不但毫不减
速,反而绕过他开走了。最后,他还是拦住了几辆载着南朝鲜军官的卡车。李奇微报告说:“前面卡车上
的人没弄明白我的意思,也不理会我的手势,不一会儿,大队人马又开走了。”李奇微这个指挥战士的将
军,无助地站在路上,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南朝鲜士兵仓皇逃跑。为了恢复对部队的控制,防止此类溃逃再
度发生,他很快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即在大后方设置许多岗哨,并派美国宪兵把守。这一招十分奏效。溃
逃的南朝鲜士兵重新编队,配备了武器,并在各自的指挥官带领下,被派到新的防区。李奇微写到:“从
此,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勇猛作战。就像许多训练有素的勇士那样,一旦将官指挥得当,他们就会表现得异
常出色。”总的来说,第8集团军的撤退还是井然有序的。不过,美第19团一个营的所作所为却使他感到
不快。“在其友邻的南朝鲜部队崩溃之后,这个营也乱了手脚,慌忙退却。”(参见图12)
李奇微意识到固守汉城周围的前沿阵地已希望渺茫。1月3日,他要求部队放弃汉城,并下达命令:自
即日午后3时起,汉江上的桥梁和主要公路的出入口全部关闭,只供军事车辆通行,不过,江面上唯一的
一座人行桥仍留给平民使用。他让美国驻韩国大使约翰?穆乔将此事告知李承晚。并派第1骑兵师副师长
查尔斯?d?帕尔默准将把守汉江上由平底船搭成的两座浮桥。帕尔默以李奇微的名义全权指挥军车,确
保浮桥的畅通。这时,滞留在河湾的朝鲜难民越来越多。宪兵们护卫着桥北岸的入口,与此同时,步兵、
卡车、坦克、大pào及运载装置缓慢而连续不断地通过浮桥,到达汉江南岸。最后,最重的装备,即8英寸
榴弹pào架和英第29旅“百人队长”式坦克也运过了江。不过由于这些坦克的重量超过了浮桥的负载能力,
结果使浮桥陷进了满是浮冰的江水里。好在浮桥并未坍塌,第8集团军最后一班人马安全过了江。紧接着
,大批乱哄哄的难民也开始自由通行了。
李奇微命令西线的第8集团军后撤到三七线附近。此线西起汉城至大田公路段中的平泽,向东穿过安
城,到达东北的原州,再从原州蜿延至东海岸的三陟。形势紧迫,他们必须尽快放弃金田机场。为了不给
共军留下任何燃料,部队不得不点燃了机场上50万加仑的燃料和2.3万加仑凝固汽油。
紧随部队而来的是绵延不绝的难民队伍。他们许多人冻死在严寒里。然而,难民还在不断地蜂拥而至
。他们当中许多人还在尽力赶往釜山。殊不知,那里早已挤满了无家可归的人们。这些难民严重影响了军
队的行动。他们不仅阻塞了公路和铁路,而且使间谍和游击队趁机随难民潜入南部。到后来,为了疏导难
民进入西南各道,使他们避开部队的行动路线,第8集团军在主要的公路和铁路要道上建立了控制要塞。
第8集团军向后撤退的同时,中国jūn_duì 的老毛病也bào露无遗。步行行军及原始的补给方式使得他们放
慢了挺进速度,这一点在西线尤为明显。只有为数不多的中国人推进到了汉城以南。随着第8集团军继续
向南撤退,与中国部队jiāo锋的机会已明显减少。甚至早在1月7日,美第25师第27团附近的一个特遣队自平
泽向北边的乌山推进时,竟未发现一名敌兵。
然而,在中部和东部前线,激烈的战斗仍在进行。12月下半月,北朝鲜第2军已越过东部山区,在战
线后方部署了大量北朝鲜部队。随着1月进攻的继续,北朝鲜游击队也加紧进行sāo扰活动,并袭击美军的
军事设施。1月的头几天里,第10军战区的形势比较混乱。第10军完全与驻守在东部山区的南朝鲜第5和第
8师失去了联系,而南朝鲜第2师此时也已土崩瓦解。就在第10军东边的南朝鲜军孤军奋战的时候,约有
1.8万名敌军趁虚而入。情急之下,李奇微命令在第10军的右翼,即东边及东北方向,分别组成两道防线
,以阻断南下敌军的行动。然而,共军早已突入到纵深处,联合国军看来不得不继续南撤。
然而,阿尔蒙德上将率领的第10军对撤退并不感兴趣。第10军战地报告是这样描述这次行动的:“第
10军实际上牵制了共军的进攻。当时,局势的确不同寻常。尽管敌军集中大量兵力在第10军防区内展开了
进攻,但仍未使它向后退却一步。实际上,战场上并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前线。即使是距前线部队80英里之
遥的后方,仍有一些部队与渗透进来的敌军展开了战斗,并因战绩不凡而受到嘉奖。总的来说,第2师和
第7师守住了战区的前沿阵地,而南朝鲜第2、第5和第8师与美第187空降团战斗队守住了战区的后方。第
10军每位指挥官都有自己的辖区。各部队均在辖区内执行巡逻任务。一旦发现敌人,便组织进攻加以歼灭
。双方的小规模行动和伏击战是这一战区的特点。”
扼守原州是中部战线防御上的关键。李奇微决定派第2师与新近抵达的法国和荷兰的两个营一起完成
这项任务。该师英勇抵抗,挫败了共军的企图,他们本想自春川沿公路南下,越过原州,从而分割第8集
团军。尽管北朝鲜部队已迫使美第2师撤到原州以南,美军仍控制着公路通道,不久又与美巡逻队一起打
回了原州。这样一来,共军主要jīng力已被大部分吸引到了原州东南的山区。而在那里,他们则丧失了进攻
势头,后来被彻底击溃。
原州这一jiāo通枢纽,有五条主要公路在此汇合,汉城至釜山的铁路也从这里经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谁占领了原州,就意味着基本上控制了朝鲜中部。一旦让共军得手,他们就能够在第1和第9军后方向西
南挺进。这样,两军就不得不继续向南撤至锦江一线,而这是撤到新的釜山防御圈的最后一道防线。北朝
鲜jūn_duì 有可能穿过第2师东边的山区,为了对付这一威胁,李奇微命令海军陆战队第1师前往安东附近,以
防敌军渗透,同时确保通向东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