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7 章(1/1)

来一次?好容易回来了还不在大舅家里多住几天,只住一晚上就心急火燎的回去了。幸好大舅妈脾气挺好,不像别人那样yīn阳怪气的,要不然小姨估计连饭都不吃就要走吧?

说起小姨,就不得不从顾妈她们小时候说起。那时候各家普遍都穷,尤其像外公一家,四个孩子一起上学,那负担不是一般的重,最困难的时候真是穷的吃了这顿没下顿,大人小孩儿身上的补丁盖补丁。直到后来十年浩劫过去,外公被平反,到县里的一所小学当了老师,家里的情况才好了许多。

不过这样仍旧负担不了四个孩子同时上学,后来没办法,外婆就说四个孩子谁的成绩好就让谁上学。当然,大舅的成绩肯定是最好的,一口气念到大学,这个就不提了。就说说大姨、顾妈和小姨这三姐妹,大姨不用说,小学的时候成绩就差的扶不上墙,而且她自己也不想念,好容易挨到小学毕业死活拖不动了。既然她自己不想念,外公外婆手里也没多少钱,bī了几天也就算了。而顾妈别看理科不好,可是人家文科好啊,即便是初中的时候理科考成那样,照样能用文科的分数把整体分数拉上去,好歹也在班里混了个中上游。相比于顾妈,小姨的成绩能拿真是差的远了,理科不行文科也照样不行,单从语文考试作文分数从来没超过个位数就可以看出来。

偏偏她还不愿意退学,想一直念下去。她自己也说了,自己不念书下来就得干活,她不愿意干活,所以就得继续念书。就这么好不容易糊到了初中毕业,高中没考上,那时候中专还不像现在这么不值钱,人家也是要看分数线的。分数线不达标照样不要。

小姨不仅没考上高中,连中专的分数线都没达到,甚至还差了五分。要想上,这五分就得花钱,一分一百块钱呢,五分就是五百,再加上学杂费之类的杂七杂八的非要,起码得小一千。外公那时候一个月的工资也才三十块零五毛,哪里能拿的出这么多钱出来。就是全家不吃不喝也得存好几年,至于说借钱,那时候都穷,谁手里也没那么多钱,就是有钱也不敢借,生怕借了就不还了这钱打了水漂。

所以最后外婆一狠心,就干脆不让小姨继续念书了。

小姨知道自己不能念书,在家里撒泼耍赖,甚至连上吊自杀都整出来了,目的就只有一个,就是为了上学。最后实在恼了,甚至还把大舅和顾妈都攀咬出来了,说外公外婆偏心,让大哥和二姐念书,不让她念。

外婆本来还挺愧疚心疼的,被她这么一闹顿时就火了,说:你大哥门门考试都是全年级前十,你二姐还上学的时候成绩虽然不能上全年级前十,但好歹一个班六十几个学生,人家能占头二十名,你呢?你们班也那么多人,你却要占到四十名以后,就这成绩怎么继续念?

再说,你也别攀咬你二姐,你二姐还不如你呢,你至少初中毕业了,她连初中都没毕业就不让她念了。

于是小姨就说顾妈不上学那是因为她在外头乱搞,弄大了肚子没脸再继续念书了。

这句话挺伤人的,本来顾妈还想着要不要劝劝父母,干脆就让小妹再复读一年,说不定明年就能考上了呢?结果正好听到这话,心里顿时火的不行,干脆就装不知道,没再对外公外婆劝说什么。

只不过这姐妹俩的梁子算是这么结下了,彼此见了面虽然面儿上没表现出来什么,但是私下里还有多少的真情就很难说了。

外公那几天一直在外头借钱,受了一肚子气,回来听说了这事儿也气的不行,干脆一狠心就不让小姨念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大儿子念大学,每年的学费就不老少,虽然说儿子懂事生活费都是自己给人打零工赚的,没让家里负担,但是那一年小一千的学费就够这一家子受的了,要不是家里实在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他都想学人家一样砸锅卖铁了。上哪再另外负担一个高中生,能把几个孩子都拉扯到初中毕业就很不错了。

其实说白了,还是小姨自己不争气,不往高了说,但凡她能考上,不论是中专还是高中,外公就是自己不吃不喝也一定要把她供出来,关键是她连中专的分数线还差了五分,这真是没办法再继续供了。

不过家长都疼老幺,这话不假,虽然没再让小姨继续念书,但好歹求爷爷告nǎinǎi的,托关系走后门给她在一家纺织厂找了个cào作工的活儿,一个月拿的工资不比外公少,三班制,差不多一天也就上八个小时的班,这年月,这份工作算是很舒服的活儿了。

结果小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