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5 章(1/1)

任何固定防线,最终迫使第8集团军退回到汉(城)仁(川)地区,而此时第10

军已经开始在咸兴周围建立另一处滩头阵地。柯林斯虽感到震惊,但并不完全相信。在他抵达朝鲜后,他

发现情形虽然严重但并非令人绝望。此时,麦克阿瑟命令第8集团军尽可能长时间地守在汉城,但如因形

势所迫,可以逐步撤往釜山,而第10军也将从兴南撤走,等它在南部登陆后,归属第8集团军指挥。

第49章 重返三八线

柯林斯将军在远东期间,杜鲁门总统于12月4日至8日会见了英国首相艾德礼。艾德礼赴华盛顿之前,

曾于12月2日在英国与来访的法国总理勒内?普莱文进行了短暂会晤。双方在“观点上基本达成一致”。

因此艾德礼一行此次赴美代表了英法双方的意见。

尽管美国人与英国人将其分歧大部分掩盖住了,但双方仍未达成完全谅解。英国以及几乎所有美国的

盟国面临的部分问题是,麦克阿瑟仍在不断地公开抱怨为中国提供“特许庇护所”和欧洲国家不支持在远

东摆出挑衅的架势。最后,杜鲁门于12月5日发布了一项指令,要求凡涉及外jiāo或军事政策的公开声明均

须事先征得国务院和国防部批准方可发表。这道指令总的来讲是给所有美国政府官员的,但显然针对的是

麦克阿瑟。这道后来将显示出重大意义的指令于次日传给了麦克阿瑟。

在杜鲁门与艾德礼会谈中,英国一改来美时的立场,不再同意把台湾作为和平的代价拱手让给红色中

国,但却继续支持联合国接纳红色中国。在有关核武器的使用问题上,英国要求美国做到未经与英磋商决

不使用核武器。最后双方决定在联合公报中发表一项声明,其中提到杜鲁门总统希望“世界永远不需使用

原子弹”,并希望英国首相随时“了解可能会导致局势发生变化的发展情况”。

柯林斯将军及时回国参加了盟国领导人12月8日的最后一次会议。他的报告多少令人感到放心。他认

为联合国部队不大可能被赶出朝鲜。随着第10军与第8集团军会合一处,这支联合部队就有可能无限期地

守住釜山的环形防线。

然而此次会议的最重要的一点则是美英同意按过去的分界线三八线来结束战争。以武力统一朝鲜

的这场征伐就此告终。这一决定立即在联合国引起了一次有组织的行动。印度代表贝纳格尔?n?劳爵士

在英美的支持下,率领亚洲和阿拉伯的13个国家,极力要求中国和北朝鲜人不要越过三八线。北京和平壤

方面对此均未作出直接反应。但数日来各国进行了多次外jiāo磋商以及秘密会议。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曾就

停火的可能xing试探了北京。12月8日的《纽约时报》上报道,华盛顿的“要员们”保证,如果共产党jūn_duì

停在三八线上,联合国部队将不会再侵入北朝鲜。

12月11日,13个阿拉伯和亚洲国家开始在联合国展开行动,要将一项停火提案jiāo三人委员会处理。杜

鲁门政府在华盛顿经过一番商讨后,同意了停火条件。这些条件基本上保持了原参谋长联席会议所提出的

内容:该协议仅限于朝鲜;建立一个20英里宽非军事区,大体沿三八线划出该区的南部分界线;禁止任何

一方进一步增兵;并按以一对一的原则jiāo换战俘。

十三国提出的停火提案于12月13日由联合国政治和安全委员会(第一委员会)通过。次日,又由联合国

大会通过。两次美国都给予了支持。

十三国集团随即要求北京将其特使伍修权将军留在联合国。伍曾出席了早些时候的联合国会议,参与

讨论苏联谴责美国的决议。十三国集团同时向中国保证:一旦达成停火,即可立即开始远东问题的谈判。

此时的北京政府处于胜利的兴奋状态,因为它已实现了在美国人和鸭绿江之间重建一个缓冲国的基本

目标。洋洋得意之时,北京政府犯了一个代价高昂的严重错误。12月21日,红色中国拒绝了联合国的停火

议案。其理由是,凡没有共产党中国参加的一切联合国行动均是非法的。12月23日,外jiāo部长周恩来致电

十三国集团,电文亦由北京电台播放。他在电文中指责美国的行动,声称由于联合国军入侵北朝鲜,三八

线已不复存在。他宣称除非就外国jūn_duì 撤离朝鲜、朝鲜事务“由朝鲜人民自己”解决、“美国侵略军”从

台湾撤走,以及确立红色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也达成一项协议,否则红色中国将不考虑停火。

很显然,中共政府认定它在朝鲜的军事胜利足以迫使美国接受以上所有要求。但他们错了。不仅因为

这使美国再次下决心保护自己在朝鲜的地位,而且因为假如中国接受停火,它在联合国的身价会由此倍增

,而美国以后也将很难阻碍红色中国进入这一世界机构。同样,世界舆论也会使美国感到,长期支持台湾

的蒋介石在政治上并不明智。因此,红色中国由于要价太高,最终一无所获。而这场谁也不想打的战争又

血腥地进行下去了。

12月23日是朝鲜战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并非仅仅因为红色中国决定继续打下去,以迫使美国放弃

台湾,同意北京加入联合国。还有另一个原因,即第8集团军司令官沃尔顿?h?沃克中将在这一天因车祸

遇难。他的吉普车在自汉城向北行驶途中与一辆卡车相撞。其继任者马修?b?李奇微中将当时是负责后

勤的陆军副参谋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统率过第82空降师和一个军,为自己树立了光辉斗士的形象。

李奇微也是战后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中声名显赫的一位军界领袖。

李奇微给第8集团军带来了新的jīng神风貌。这也反映出这位指挥官的攻击与好斗心xing。李奇微是在关

键时刻接管第8集团军的。该集团军现正与第10军合并。当时,两支队伍已被打得溃不成军,部队不可遏

制地向纵深一退再退,将士正面临信心危机。李奇微闭口不谈失败与撤退,而只强调进攻和胜利,迅速在

第8集团军官兵当中重新树立了自信心。他的军用夹克上别着一颗手雷,尽管没人指望李奇微真的会向敌

人投掷手雷,但这付打扮与他那咄咄bī人的自信为他赢得了敬意。第8集团军的将士们似乎立即察觉到,

这颗手雷并不是某种虚勇与自夸的象征,以引起人们对他本人的注意,而是一种手段,以此向官兵强调军

队的职责就是战斗。第8集团军现正在由这样一位军官统帅,其目的就是要使该支队伍发挥它的正当作用

在朝鲜的联合国部队在李奇微的调教下,已从一个节节败退,随时准备讲和的群体转变成为一个招之

能战的军事工具。无疑,士兵们仍然希望战争结束,但在李奇微接管第8集团军后,弥漫全军的那种失败

情绪则迅速消散。jūn_rén 的职业观和使命感也得以恢复。正当中国共产党人决定利用优势拒绝停火并着手新

一lún强大攻势之际,他们遇到的是联合国军方面这样一位指挥官。他将与中国人针锋相对,寸土必争。麦

克阿瑟将军本人也放手让李奇微自由行事。李奇微从华盛顿到达东京后,立即面见麦克阿瑟。当他问及战

局有利时可否发动攻击,麦克阿瑟将军答道:“第8集团军是属于你的,马修,你认为怎么好就怎么干吧

。”

李奇微将军走马上任后,华盛顿方面考虑的问题是朝鲜的联合国军能否坚持下去。12月29日,经杜鲁

门总统批准,参谋长联席会议向麦克阿瑟发布一条指令。指令中说,现有的估计表明:中国人如果打算采

取行动,他们有能力将联合国部队赶出朝鲜。指示如下:

从联合国其他成员国为朝鲜获得数量可观的额外兵力是不现实的。我们认为朝鲜也不是打大仗的地方

。另外,引发全面战争的危险不断增加,我们认为不应投入我们现存的地面兵力,跟在朝鲜的中共部队作

战。然而,在朝鲜的某一个地方对中国和北朝鲜的进攻给予有力回击,灭一灭中共军事和政治上的威风,

这样做如果不会蒙受严重损失,将对我国的利益至关重要。

指示命令麦克阿瑟保卫在朝鲜现有的阵地。一旦部队被迫撤回到大田附近的锦江,中国集结大量兵力

,“在那种情况下,则有必要命令你们开始向日本撤退”。

麦克阿瑟将军在12月30日的答复中,坚决主张对中国开战这一完全相反的政策。麦克阿瑟争辩说:由

于中国的大部分jūn_duì 已集结在中国东北和北朝鲜,其他地区十分虚弱,因此他提出采取四种行动。如果杜

鲁门政府“认识到中国当局强加到我们头上的战争状态”,可以进行这些行动:封锁中国沿海;以空中和

海上轰zhà摧毁中国的作战能力;用guo min dǎng的jūn_duì 加强在朝鲜的联合国军;允许guo min dǎng人对大陆本土实施牵

制xing攻击。

这条建议会把战争扩大到朝鲜以外的地区,并且有导致世界大战的危险。而这正是杜鲁门政府想要避

免的。然而,美国却有许多人支持这种后来被称作“鹰派”的政策。这项政策的基础是传统的美国观念,

即战争应取得全面胜利。麦克阿瑟12月30日淋漓尽致地阐释了这一观念,从而在这两种人之间形成了鲜明

的对照,一种人主张结束这场战争,而无论后果如何;另一种人则主张把这场战争限定在一个目标范围之

内,即实现公认的清楚制定的国家目标。

麦克阿瑟承认,这样的行动步骤以前曾因可能会引发一场大战而遭到过拒绝。但他争辩说,中国已完

全介入,就中国而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使局势进一步恶化”。苏联是否会出面干预,他说

“这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海军参谋长谢尔曼上将对麦克阿瑟进攻的立场给予了有限的支持。他主张,“一旦我们在朝鲜局势稳

定下来,或者等我们从朝鲜撤出之后”,即对中国进行海上封锁,取消对guo min dǎngjūn_duì 作战行动的限制,给

中国境内的游击队以物资支持,并“在中共分子对我们在朝鲜以外的任何部队进行攻击时”,从海上和空

中打击中国境内的目标。

第50章 除夕攻势

麦克阿瑟主张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去,这个建议非常危险且富有挑衅xing。正当华盛顿官员们为之大伤脑

筋之际,一部分重新组建的北朝鲜部队协同中共部队向美第8集团军发起了除夕进攻。自第8集团军从清川

江停止撤退后,在联合国军的防线后方,即西起临津江,大致沿三八线向东直至日本海一线,中国jūn_duì 一

直在缓慢地集结部队和补充给养。刚刚撤退到朝鲜南部的第10军仍在继续整编。这次中共部队进攻的矛头

又一次对准了第8集团军。

根据观察,中国部队的主力显然正在汉城以北。因此,李奇微将军决定把大部分兵力部署在地势相对

较低的西部和中部地区。第1军由弗兰克?w?米尔本少将指挥,与美第25师,南朝鲜第1师,土耳其旅和

英国第29旅扼守临津江一线。美第9军由约翰?b?库尔特少将指挥,与美第1骑兵师,第24师,南朝鲜第6

师,英联邦第27旅和新到朝鲜的希腊和菲律宾营驻守中部地带。东部山区估计不会遇到敌军强大攻击,李

奇微只部署了南朝鲜部队。

共军展开了全线进攻。不过他们集中攻击的是美第1军和第9军的防线。在西线,中共7个军和北朝鲜2

个军向汉城方向渗透,在中部则直bī原州的铁路与公路要道。这场进攻迅速而来势凶猛,因此,李奇微命

令联合国军撤回到汉江南岸。此时,除了汉城周围的江湾以外,汉江上已漂满了浮冰。为了不让共军使用

汉江上的桥梁,李奇微希望能拖延中国部队攻占汉城的时间。由于联合国军全线吃紧,李奇微于1月2日将

第9军东翼的第10军投入战斗。阿尔蒙德上将率领的一个军也对汉江防线上南朝鲜的三个师进行了控制,

另外还有刚刚组建的美第7师与重新装备的美第2师和第187空降团战斗队。

此时,中国jūn_duì 对联合国军的抵抗并不怎么担心,他们来势凶猛,其挺进速度远远超过了去年11月沿

清川江一线发动的进攻。在强大的攻击之下,西线的南朝鲜jūn_duì 开始溃败。李奇微将军目睹了南朝鲜军夺

路而逃的惨象。他写道:“元旦上午,我从汉城北面开车出去,结果撞见了一副令人沮丧的场面。南朝鲜

士兵乘坐一辆辆卡车,正川流不息地向南涌去。他们没有指挥,没有头绪,没有武器,仓皇而逃,完全是

在全面败退。有些士兵是靠步行,或乘坐各种征用的车辆逃跑,他们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逃得离中国军

队越远越好。他们扔掉了自己的步qiāng、手qiāng不说,就连数人cāo作的大pào、迫击pào、机qiāng等重武器也统统丢

弃了。”

李奇微跳下吉普车,站在路中央,挥动双臂示意迎面而来的卡车停下。可前面的几辆卡车不但毫不减

速,反而绕过他开走了。最后,他还是拦住了几辆载着南朝鲜军官的卡车。李奇微报告说:“前面卡车上

的人没弄明白我的意思,也不理会我的手势,不一会儿,大队人马又开走了。”李奇微这个指挥战士的将

军,无助地站在路上,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南朝鲜士兵仓皇逃跑。为了恢复对部队的控制,防止此类溃逃再

度发生,他很快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即在大后方设置许多岗哨,并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