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5 章(1/1)

清川江畔球场洞东北几英里处,距军隅里东北约15空里。该师的第9团在左翼,第38

团在右翼,第23团作为预备队,部署在军隅里北边。中共jūn_duì 从前后左右猛攻第9团。该团被打得晕头转

向,难以招架。这时,师长劳lun斯?b?凯瑟尔少将于1月26日紧急从第23团抽出两个营,投到第9团的右

翼,又将第2工兵战斗营投到左翼,以保正面防线完好无缺。该师当时处于极度危险之中。随着右翼南朝

鲜军的崩溃,中国jūn_duì 已运动到右后方,并占领了德川,堵死了该师从德川撤退的道路。这一带并无从清

川江通出的南北走向的公路,所剩的唯一退路就是顺着清川江谷地,往西南方向走到军隅里。那里有两条

路可走:一条是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沿大同江可到南边18空里远的顺川;另一条路沿清川江谷地通往安

州和新安州,那里有几条南去的路。第8集团军大部分部队当时仍在清川江一线,他们都可沿上述路线从

安州和新安州向南撤退。但对第2师来说,他们至少要撤到军隅里。那意味着从球场洞通出的道路必须畅

通。如果这条路被切断,整个第2师就会被困在北边,无法逃出。

11月26日到27日夜晚,中国人向第2师阵地发起攻击,其勇猛顽强与前一天晚上一模一样。他们攻占

了第23团的指挥部,但是部队又集中全力将其夺回。该师一些部队坚守各自的阵地,直到被完全打垮,或

弹yào耗尽。中共jūn_duì 渗透进来,包围了第38团的右翼,迫使该团迅速向西南方后撤,并改变防线,阻止从

东面攻来的中国人。

11月27日天亮之后,在第2师右翼处于崩溃危机时,第9军军长约翰?b?库尔特少将把土耳其旅派了

上去,让他们沿德川的公路往东打,从而阻滞中国人的前进步伐。驻扎在军隅里附近的土耳其人立即行动

。但他们只往东走了8英里就遭遇到了中国人。一场猛烈的血战之后,中国人很快把土耳其旅团团围住,

该旅好像已全军覆没。

由于中国jūn_duì 距离军隅里不到8英里路程,已经深入到了第2师的后方,第2师如不马上摆脱困境,显

然会被全部歼灭。沃克将军这时已命其预备队骑1师向业已崩溃的东翼运动,以防止中国人chā入第8集团军

身后,切断所有南撤的路线。骑1师奋力赶往顺川附近,挡住了中国jūn_duì 前进的洪流。沃克同时从第1军中

抽出英国第27旅,派其前往东侧增援。

11月28日,沃克下令第8集团军全线撤退。各部队均能奉命而行,只有第2师和土耳其旅无法响应。不

过在当天,土耳其旅倒是突破重围,撤向军隅里。该旅在战斗中损失惨重,但却守住了关键阵地。若不是

土耳其jūn_duì 封锁住了这条道路,中国jūn_duì 就可越过军隅里,堵死第2师从东北撤退的路线。

第2师的第23团和第9团的第2营,以及第72坦克营在球场洞构筑阵地,以防中共jūn_duì 沿清川江谷地从

侧翼包抄第2师。而此时第38团却还在球场洞以北,尽管阻击部队保护着公路jiāo叉点,使之畅通无阻,但

该团撤退时,还是处于中国人的猛烈火力之下,损失惨重。与此同时,第9团剩余部队也沿清川江谷地公

路撤到军隅里东北5英里处的原里,掩护撤退。第9团面对东北构筑防御阵地,其左翼为清川江,可作为天

然屏障。实际上,除了掩护部队所属单位车辆外,第2师的所有车辆都撤到了通往军隅里的谷地公路上。

车辆在这条狭窄的土路上挤得水泄不通,前进速度极慢,有时简直是在爬行。但在球场洞阻滞中国人的部

队却顽强地坚守在阵地上,使紧bī过来的中国人无法从一边绕过,也不能封锁道路。等到最后第2师的车

辆全部南撤时,担任阻击的部队才沿着公路退到原里第9团的防守阵地。他们进入第9团的右翼防线,与南

朝鲜第2军溃逃部队的残余会合在一起。第38团也已运动到原里东南的山区,与土耳其旅的残余部队相会

合。土耳其部队当时仍在德川至军隅里的公路上阻击中国jūn_duì 。遗憾的是,中共jūn_duì 已先期抵达分派给第

38团的防守阵地,第38团只得另择阵地,但仍可与土耳其人取得联系。

11月29日,第2师一边在原里坚守阵地,承受着敌人的沉重打击,一边紧急准备转移。师指挥部打算

将部队转移到军隅里去,然后再从那里沿着狭窄的公路撤到顺川。上午时,师指挥部却听到骇人的消息:

在军隅里南边10英里的这条生命线上,中国人已经设下路障。

凯泽将军当即派第2侦察连前去清除路障。该连虽经努力,但仍告失败。师里又派第38团的c连前往援

助。两个连携手攻击也毫无效果。师里便向第9军求助,要他们派部队从南面打通路障。第9军当即派出英

国第27旅一个营前去执行任务,但该营并不能马上开到路障处。夜幕降临后不久,凯泽将军指示第9团在

次日凌晨7点30分从军隅里至顺川的公路两边向南进攻。第9团团长小查尔斯?c?斯隆上校重整旗鼓,做

好进攻准备;此时他的团已减至400人,不足正常编制的八分之一。就在这时,该师的残余部队撤到了军

隅里南面的高地上。

到了这时,除第2师及所属的土耳其旅残部外,第8集团军所属各部都已顺利后撤,只留下殿后部队和

骑1师还在坚守顺川,以掩护第2师通过。当时的一大问题是,军隅里至顺川的公路是否能够重新打通。如

果打不通,剩下的路线就是沿着清川江谷地继续南下,走14空里路到达安州。那里有第5团战斗队把守的

一座阻击阵地,然后再从那座阵地转向南边。这两条路都有危险。军隅里至顺川那条公路要近得多,而且

人们认为,能够渗透进去并建立路障的中国jūn_duì 也为数不多。通往安州的公路恰在清川江南岸,估计中国

jūn_duì 会包围南撤的队伍,并用路障将队伍分割开来。

在中国人的奋勇阻击下,第9团进展缓慢。因此,该团在报告中对中国人路障实力的估计一次比一次

高。由于这些先后矛盾的报告,师部难以做出决定。不过总得做出决定,师部最后确定走军隅里至顺川的

公路。师部还决定于中午时分开始撤退,并命令各部队到顺川公路上军隅里南6英里处的师指挥部集合,

但第23团除外,该团和工兵营一道殿后。第23团必须在军隅里附近坚守阵地,直到全师部队最后脱身为止

。而工兵营则必须在师指挥部的正南与西南的高地上死守,以掩护师部队伍顺利撤离。

全师各部及所属队伍奉命集结,师部同时也不断接到情况危急的报告。负责殿后的第23团说,正面和

侧翼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前面顺川公路上排除中国人所设路障的第9团报告说,把守出口的敌军岿然不动

,难以突破。而这时,密集的阻击火力从四面八方向师指挥部所在地shè来。第2师的战地日记对当时的形

势作了如下描述:“到下午1点时,大家知道只有两种抉择:一种是向南冲击,突破路障杀出一条血路;

另一种则是固守在师指挥部附近,拼死一搏,进行徒劳的挣扎。最后决定向南突围。下午1点30分,部队

开始突围。”

师部大队的先头部队刚往南走了四分之三英里,中共jūn_duì 的火力就雨点般从公路两旁shè来。车辆一辆

紧挨一辆,走走停停,速度很慢。路障显然没有被突破。不久人们便发现,路障连绵长达7英里。那根本

不是一道路障,而是一条伤人夺命的通道。每当路两边埋伏的中国士兵开qiāngshè击时,坐在车里和车上的人

就会栽倒在路沟里,他们扔下的车辆又会挡住大队的去路。但大队所以能设法逃出这条血腥长廊,据该师

所属的第17野战pào兵营(配有8英寸榴弹pào)的官兵们说,有两个原因,一是开来了一台配备有40毫米双管

高shèpào的半履带式车辆,开始向公路两旁猛shè;二是美国飞机不断沿着公路飞来飞去,掩护大队撤离,并

对公路两旁可疑目标进行打击。飞机飞来时,中国人就停止shè击。可是当飞机扫shè一番拉起来时,中国的

pào手又重新开火。这样,受中共jūn_duì 火力的影响,再加上起火和被打坏的车辆挡住去路,大队只能冲刺前

进,还要把被打坏的车辆推到一旁,或者从旁边绕过去。所有车辆上很快都装满了伤员。死者则只能横七

竖八地丢弃在路旁。

部队并没有看到所发生的整体情况,倒是个别人或小组亲身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在jiāo织着惊慌、死亡

和毁灭的突围战中,只有亲眼目睹、亲自参与的将士所谈的情况才真实可信。譬如,第17野战pào兵营的一

些人清晰地记得,一辆载有一名宪兵中尉的吉普车试图从他们的车辆旁开过,可司机被狙击手打死,中尉

简直吓瘫了。野战pào营的人把他放在了一辆吉普车的拖车上。另外一些士兵看到南朝鲜和土耳其的士兵从

左(东)侧汇入大队后,爬上了pào车。过了片刻,一门榴弹pào翻倒了,坐在上面的8名南朝鲜士兵全被砸死

在pào车下。

大队继续往南撤时,天渐渐黑下来,中国jūn_duì 在后面紧迫不舍,并用迫击pào、手榴弹、刺刀和轻兵器

包围了殿后部队。原师指挥部西南的两处重要山头由工兵营一直坚守到天大黑以后。守卫这两座最北边山

头的人一个也没有逃出来。由于看到显然无法撤出所有重型装备,一些部队便把车辆和重武器丢弃到路上

,只身越野逃离了。

到晚间8点一刻左右时,第17野战pào营的先头部队熄灭车灯在黑暗中行驶。他们来到了一条小河前,

河上的桥已被zhà毁。河北边有一条可涉水而过的旁道,但南岸梯田处的出口却很陡峭。那里有3台车辆陷

在河里,挡住了去路。为了拖出这些陷在河里的卡车,第17野战pào营把拖车上的大pào卸掉。正要行动时,

由两辆开着灯的美国坦克从南面隆隆地开了过来。灯光照着正在旁道上工作的pào兵身上。中国的60毫米榴

弹pào、机qiāng和单兵狙击手立即向旁道开火,大约有5发迫击pào弹落在当场。当时恰有一名中国狙击手,正

站在距pào兵a连主任参谋罗兰?d?贾德上尉约30英尺的地方向他瞄准,这时一名pào手将其击倒。两辆坦克

迅速灭灯,并用大pào和机qiāng向敌军方向shè击。第17野战pào营总算通过了这条便道,此后便再没有遇到中国

火力。到晚上9点30分,pào兵营清除了最后一道路障。a连的军士长杰克?e?威廉说:“在我看到大队的

前卫打开车灯时,我真感到一生中再没有比这更轻松的了。”

全师人马开进顺川城时,拖车、榴弹pào车以及车辆的挡泥板上都是伤员。在这段火网jiāo织的7英里长

的路上,联合国军估计有400人被打死,带伤回来的人还要比这个数字多得多。

就在全师的大部分人马通过中国人的路障向南撤离时,第23团仍在军隅里附近抵御中国jūn_duì 。接到撤

退命令后,团长小保罗?l?弗里曼上校马上指示坦克手,把所剩的弹yào统统打完,其他部队则乘车迅速

撤离。坦克手和pào手们在短短的22分钟内,共发shè了3000余发pào弹。

这种惊人的发shè量使中国人误以为该团要进行反攻了。于是他们便立即挖掘掩体,等到该团撤出时,

中国人并没有随后追击。弗里曼上校当时觉得无望走通往顺川的道路,所以他便率领全团取道安州。在安

州,该团清扫了第5团战斗队的阻击阵地,归途中一路顺利。

第2师完成了撤退任务,但损失惨重。在顺川南边集中时核查,该师共减员5000名,剩余人员已jīng疲

力竭,丧失了战斗力。第8集团军将该师全部撤下,让其在汉城附近休整,以补充人员装备。

沃克将军把新开到的英国第29独立旅派到平壤以北的防御阵地,打算沿平壤至元山的东西公路在朝鲜

狭窄的蜂腰部形成一道防线。当时联合国军仍然在平壤以北,但是中国人却在平壤东北25英里处的松川将

道路切断。在这种情况下,沃克将军只得下令撤出北朝鲜首都(当时该城到处燃起熊熊大火),并把第29旅

留作后卫。该旅所辖部队有格罗斯特夏团各营、皇家北爱尔兰来复qiāng团和皇家挪森伯兰火qiāng团,并配有第

8骑兵团的坦克车和一支皇家pào兵特遣队。一道参加掩护的还有英国第27旅、第25师和南朝鲜第1师。

在中国jūn_duì 发起反攻不到一星期的时间里,第8集团军已从清川江后撤了50多英里,实际上已同中国

jūn_duì 脱离了接触,而第8集团军还在不停地撤退。中国人无法赶上第8集团军撤退的步伐。他们只能翻越雪

山,跨过冰河,一步一步地尽快追赶。但联合国军却有汽车等运载工具,可以快速地退却。在联合国军身

后,跟有成百上千的朝鲜难民。

到12月中旬时,第8集团军已如惊弓之鸟,撤到了三八线以南,来到了西边开城以南冰天雪地的临津

江畔。大溃退终告结束。此时第8集团军正在等待中共jūn_duì 的下一次攻势,主动权已完全cāo在了中国人手

里。这次撤退是美国历史上最远的一次撤退。从清川江到临津江,第8集团军仓皇撤退了120多空里(地面

公路距离就更远了)。多半路程是该军在自发溃逃,并非处在敌军的压力之下。中国人不过是步行在后面

追赶,远远地落在联合国军摩托化部队的后面。

第44章 下碣隅里之战

在长津水库附近的第10军前线,形势极为严重。部署在东北大部分防区内的南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