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 章(1/1)
队一道外出,显然是在冒被抓捕的
危险。
柯林斯给参谋长联席会议发回了一份乐观的报告。报告中指出,第8集团军至少能在朝鲜坚守一段时
间。这样便使国家安全委员会于1月17日推迟作出任何直接对抗红色中国的决定。柯林斯对自己的判断深
信不疑。1月18日他与范登堡一起返回华盛顿后,又向参谋长联席会议再次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这回美国
的军界领袖才大大舒了一口气。柯林斯后来写道:“这是自去年11月份以来,华盛顿当局首次对联合国军
被赶出朝鲜不再持悲观态度。”
柯林斯将军对驻朝联合国军士气的评价与麦克阿瑟的观点截然相反,这是朝鲜战争的一个分水岭。正
如施纳贝尔和沃森在其对参谋长联席会议史所作的研究中所说,11月25日,中国人开始反攻后的数周内,
“朝鲜冲突所涉及的统帅关系中发生了不易察觉的但却是重大的变化。除了在代表第8集团军统帅将领的
席位中增加了一名新人外,组织结构并没有变化。而那位住在东京的威严人物却不再那样显赫了。以往的
每一项重大决定:将美军派到朝鲜;选择在仁川登陆;从第8集团军分出第10军;指挥联合国军向鸭绿江
挺进等,麦克阿瑟将军的意见都起了决定xing作用。仁川登陆后他的声名鹊起,而此时其威望却一落千丈。
11月下旬,中朝进攻出现的意想不到的结果使他的信誉受损。尤其是在柯林斯对他所说的第8集团军官兵
士气消沉的看法提出异议之后,他的声誉进一步下降。的确,人们有理由认为麦克阿瑟将军本人的士气受
到了影响。不然,他频繁地改变自己对朝鲜军事前景的看法似乎难以解释。他的上司也被那些频频要向东
京选派特使的要求搞得失去了耐心,已不再完全信任他了”。
朝鲜地面战场这时已相对平静。中国人处于进攻周期中的后撤阶段,正忙于补充兵力和给养。由于头
几天的进攻中有数千人伤亡,他们正增加援兵以补空缺。中国部队还在其撤退位置的后方与美第8集团军
前线之间组成了掩护队伍。不过,两军实际上已停止jiāo火。
李奇微对其情报部门所提供的情报并不满意。正如他所写的,主要原因是:“我们进行的有力巡逻和
持续不断的空中侦察,并未发现任何中国部队的踪迹。”第5航空队司令厄尔?e?帕特里奇少将向李奇微
提供了一架旧的at-6高级训练机。他还亲自驾机,与李奇微一起飞到第8集团军阵地前方20英里处,而且
时常是掠着树梢飞行,进行仔细观察。李奇微这样写道:
“我们很难发现一个活动的生物。既没有篝火的烟雾,也没有车辙痕迹,甚至没有被人践踏过的积雪
,以表明那里驻扎着大部队。”
要弄清那里的情况,只有小心挺进到那个地方才行。于是,李奇微决定向前推进,但他指出,这次推
进与“11月24日麦克阿瑟指挥的向鸭绿江bī近的那次鲁莽而缺乏协调的行动截然不同”。1月20日,李奇
微指示其下属将官创造机会,对敌人采取迅速而猛烈的行动,以打乱敌军为新的攻击所做的准备。1月22
日,西线第1骑兵师的一支特遣队在仁川附近向前推进了几千码,他们只遇到了零星的抵抗。这表明中国
jūn_duì 的主力实际上并未占领第1和第9军前线附近的阵地。因此,1月25日,李奇微计划由美第1和第9军各
派一个师,与南朝鲜的一个团一起组成一支更大规模的侦察xing队伍。取代号为“霹雳行动”。此次行动经
过缜密部署,协同向北挺进,以图搜寻敌军。李奇微照本宣科,坚执采用美国陆军教条主义式的攻击模式
,即先由坦克、防空自动武器和大pào轰击一些山丘高地,在这一火力掩护下,步兵开始进攻,并清剿敌人
所有的地面部队。尔后,再向下一个攻击目标挺进。被赶出来的敌军会受到空军或海军战机的攻击。同时
,他摒弃过去那种战法,只由主力纵队沿公路挺进,而不管有没有步兵在邻近山区进行侧翼支援。李奇微
坚持采用在朝鲜罕见的战术:挺进部队必须保持坚固的前线,并与左、右两翼的其他部队保持联系。其目
的当然是要防止中国人从两翼迂回包抄,或穿chā到美军身后建立破坏xing路障,而这些做法过去曾重创过联
合国部队。有第8集团军的兵力和武器,这种做法是可行的。
第1和第9军jīng心策划的进攻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尽管乌山东部土耳其旅曾与约一个团的中共jūn_duì
短暂jiāo火,但不久共军便撤退了。进攻的头几天里,中国部队只在夜间发起一些小规模反击。但总的来讲
,他们只是在撤退前采取了一些警戒行动。
然而,第10军战区的情况有所不同。就在最西线的两个军按部就班向前推进的同时,李奇微派第10军
北上开展牵制xing行动。第10军装甲巡逻队抵达共军丢弃的原州之后,继续北上,向10空里外的横城推进。
而美第2师23团和所属的一个法国营也于1月31日挺进到离原州西北约20英里的奇永里附近的“双隧洞”地
区。他们遭到了中国部队的顽强抵抗,中国人多次向法军和美军阵地发起反击,直到后来才被空中打击所
击退。这次jiāo火使第23团和法国营分别损失了105和125人。不过,敌军的伤亡估计达上千人。
与此同时,美第1和第9军装甲先遣部队在向北挺进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共军的顽强抵抗,不过这些抵抗
仍是阻滞xing行动。联合国军的挺进纵队开始遭遇布满地雷的公路,而中共jūn_duì 的迫击pào和大pào也开始打到
联合国军的阵地之内。中国部队抵抗强度不断增加,而到了2月9日,敌军的反击却突然停止。联合国军巡
逻队渗透到仁川以东3英里处,竟未发现任何敌军的行动。另外一些巡逻队冒着狂风bào雪挺进到汉江沿岸
,也未遭遇敌军。2月10日,第25师的先遣部队向前推进了约6英里,未放一qiāng就占领了仁川和金浦机场。
傍晚时分,美第1军已bī近汉江南岸,并可以隔江眺望汉城。
这时,李奇微命令东面的第10军和南朝鲜第3军向北发起进攻,包围横城西北13空里处的洪川,以期
粉碎北朝鲜军在洪川南部的集结。此外,部署在东部山区的其他南朝鲜部队也要向前推进,以保护第10军
的右翼。2月5日,号称“围捕”的行动开始了。南朝鲜第5和第8师协同第10军向北挺进,准备包围洪川。
美第2师、第7师和第187空降团战斗队也出动了装甲车、pào兵和步兵队伍配合作战。2月6日,南朝鲜部队
遇到猛烈阻击,尤其是右翼的南朝鲜第8师在向横城东北进军途中损失惨重。由于东部南朝鲜第3军未能与
美第10军的进攻行动保持一致,到了2月8日,强大的北朝鲜部队向第10军的右翼发动攻击,南朝鲜第5师
因此便向东转移,准备阻滞北朝鲜的侧翼进攻。南朝鲜第3师接到任务,继续从左翼发起进攻向洪川bī进
,不久,第10军发现前沿阵地正有敌军在不断集结,布雷区及埋有触发地雷的散兵坑也开始出现。显然,
北朝鲜人想诱使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发动进攻。此时,空中侦察人员报告横城以北有大量敌军向东、南两方
向移动。情报部门的报告表明:中国人已将其大部分兵力转移到中西部前线,很有可能趁西部的美第1和
第9军向汉江挺进时,发起一场反攻。
2月11日夜至12日晨,预料中的反击开始了。中国第40和第66师以及北朝鲜第2和第5军的部分兵力向
驻扎在横城北部的南朝鲜第3、第5、第8师发起了猛攻,其中对第8师的进攻尤为猛烈。中国与北朝鲜jūn_duì
快速突破了防线,迫使南朝鲜部队迅速后撤。这样一来,敌人便穿越白雪覆盖的山区,在联合国部队战线
后方设立了路障。形势急剧恶化,南朝鲜三个师试图在横城北部建立防御战线的努力也告失败。随后,南
朝鲜第8师被击溃,南朝鲜第3师的一个团也被包围。而那只由装甲、大pào、步兵组成的增援部队也因南朝
鲜部队被击败而感到难于守住阵地。南朝鲜部队在向横城的美军防御阵地撤退途中,蒙受了惨重损失。
与此同时,美第23团和法国营向奇永里以北地区进军不久,便遇到了中国部队的顽强抵抗。2月14日
,三支中国部队在这一战区发起反攻,迫使奇永里东部的美军向南撤退。美第23团战斗队和法国营则被迫
撤到奇永里的封闭防线内,把人马部署在该村周围的山丘上。联合国军司令部守住奇永里的决定至关重要
。一旦该村失陷,通向西南约10英里处骊州的通道就会洞开,而敌军可借此在美第10军后方发起袭击,继
而沿汉江上游走廊向东南挺进。为防备敌军突破防线,李奇微派英联邦第27旅和南朝鲜第6师协同美第2师
作战,并命令他们进入骊州至原州公路一线的阻击阵地。2月14日晚些时候,第10军大部分官兵已成功地
转移到了奇永里至原州的防线,从那里再向东即可到达23英里以外的一个名叫平昌的山村。
而此时,驻守奇永里的美第23团战斗队和法国部队遭到了中国人的凶猛进攻。他们牢牢守住了这个封
闭xing阵地,并打死打伤了几百名敌兵。2月15日,中国部队再次发起进攻,又告失败。共军指挥部转而向
东发起攻击,同时动用北朝鲜第2和第5军,试图攻占原州东南22英里处的通讯和供给中心堤川。南朝
鲜第1军与美第7师一道粉碎了这次进攻。
第23团战斗队和法国营在奇永里环形阵地的防守坚如磐石,他们在阻滞中共jūn_duì 的推进中发挥了主要
作用。中国人在多次进攻中伤亡约5000人。
为了增援奇永里一线的美法官兵,粉碎敌军对该村的包围,第5骑兵团的一支装甲先遣部队穿过qiāng林
弹雨到达了奇永里。次日,疲惫不堪的守军发现围攻的中共jūn_duì 早已悄悄退去。法国营、美军第23团以及
增援部队均荣获美国卓越部队嘉奖。
到了2月16日,由中共和北朝鲜部队共同发起的进攻显然受到了有效牵制。美第10军趁敌军立足未稳
,开始进行进攻xing巡逻。尽管“围捕行动”未使美军到达洪川,南朝鲜3个师也遭重创,但共军的反击也
同样受阻。况且,中国和北朝鲜的伤亡也远远超过了联合国军和南朝鲜部队的损失。
与此同时,西线的美第1和第9军渐渐夺回了汉江以南的所有阵地。几支南朝鲜巡逻队曾试图渡过汉江
,但都被迫一一撤回。根据战俘提供的口供,汉城内驻满了中国和北朝鲜部队。敌人还在汉城东部、汉江
以南建立了一个桥头堡。2月13日夜至次日晨,一支强大的敌军向南边的水原方向发起进攻,后因伤亡惨
重而迅速停止。这次俘获敌兵353人,还打死了1152名敌人。
在战线大后方,美军和南朝鲜部队也在缓慢阻止敌人的大规模集结。这些敌军是先前联合国军进攻过
程中被截断的游击队和北朝鲜残余力量。他们不断干扰通讯,一直给联合国军带来不安和危险,而要肃清
他们则困难重重。因为每当遭到攻击,他们便撤回山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奉命围歼这些游击队的海军陆
战队第1师搞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术,即:在发动攻击前,尽可能先包围游击队。然后,在大pào和迫击
pào的掩护下对他们实施围剿。美军各种方法并用,逐渐减少了游击队的数量。
中国和北朝鲜部队对美第10军攻击受挫后,再次转入常规步骤撤出战场以补充给养和替换伤兵。
中国人由于补给体制原始,医疗护理不足,加上战区一片荒芜,使得士兵倍受严寒、饥饿和疾病的折磨。
联合国军对其阵线以外进行lún番轰zhà,几乎使所有城镇变成废墟。那里很少有矗立的建筑物,任何可被敌
军用作隐蔽的房舍都会马上遭到轰zhà或汽油弹的袭击。户外的敌军因担心bào露阵地而没有构筑足够的掩体
。后来中国人也修筑了一些可容纳多人的地下掩体室,他们还在山里挖地堡,并用原木和泥土加以覆盖。
但在战争的头一个冬天,中国人多半是在向前推进,地下掩体十分短缺,士兵们也因此备尝苦头。
2月18日,新上任的第9军军长布赖恩特?e?穆尔少将向李奇微将军报告,第24师的一些队伍发现前
方敌人阵地已空无一人,而迅速派出的巡逻队也证实第8集团军中部前线的敌军已开始全面撤退。李奇微
立即命令第10军向东发起进攻,以歼灭即将到达堤川的那帮难以对付的北朝鲜先头部队。同时,他又命令
第9军向北面的汉江运动。
李奇微意识到敌军是想借撤退而恢复力量,从而进行新一lún的反攻。为此,他想出了一个对付敌军的
方法,即紧紧咬住撤退的敌军,全面而谨慎地向前推进,不给敌人喘息和补充给养的机会。2月18日,就
在麦克阿瑟视察前线的头两天,李奇微jīng心策划了这次代号为“屠夫”的行动计划。为了不让敌军占领重
要阵地,他计划派第9军和第10军向北挺进,打乱敌人的阵脚,尽可能多地歼灭敌人。李奇微还命令第1海
军陆战师协同第9军向北边的横城和洪川方向运动,并派第10军进入原州东部山区待命,做好与海军陆战
队一起向北进攻的准备。
2月20日,“屠夫行动”实施前夕,麦克阿瑟亲临朝鲜。他和李奇微一起来到前线,李奇微描述了发
生的情况:“在第10军的战术指挥部里,我靠着后面的一张桌子,麦克阿瑟面对10来名来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