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1/1)
达盈德以北25英里处的平海里。
美国的注意力自然是集中在锦江一线,抵御两个北朝鲜师(第3师和第4师)。虽然如此,大批的北朝鲜
jūn_duì (6个师)却开往东边,为一场潜在的、席卷洛东江流域北部的大规模进攻做好了准备,其目的不是要
攻下大邱,而是要长驱直入,直取釜山。第7个北朝鲜师(第2师)已陈兵定州,既可与其他部队会聚一起,
参与进攻防守锦江的美国部队,亦可开往大邱,支援在那个方向发起的进攻。
对于南朝鲜人和美国人来说,值得庆幸的是北朝鲜在中线上的战略过于简单化。虽然北朝鲜人最初在
力量和武器上占有很大优势,但他们却从整个中部走廊全面推进,压向敌人。这一战略虽将美国和韩国军
队封锁在一个严密的作战圈内,但却将美韩jūn_duì 一步步bī回到了他们的给养供应地,使他们得以集中力量
进行抵抗。
第13章 锦江之战
北朝鲜对锦江防线上美国人的打击尽管是可以预见到的,但仍是毁灭xing的。7月14日开始进攻之时,
美军到朝鲜才仅有两星期时间,而地面战斗的经历也不过10天。在此期间内,美国人的态度发生了极大变
化,从原来的从容自信变成了惊恐万分。锦江的进攻造成了新的不安:迄今已登陆的少量美国jūn_duì 也许遏
制不住北朝鲜人,他们也许会占领朝鲜半岛。在锦江一线,双方在争取时间上的争夺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
与此同时,麦克阿瑟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对朝鲜的军事介入也迈出了一大步:7月12日,第8集团军正式
将其司令部从日本移到了大邱的一所学校大院内(该校原先曾是日本的一个兵站)。次日,该军司令官沃尔
顿?h?沃克中将便来到大邱领兵挂帅。7月14日,南朝鲜总统李承晚将韩国jūn_duì 置于麦克阿瑟这位联合国
军司令官的统帅之下。麦克阿瑟又委任沃克为所有在朝联合国军的陆军司令官。
朝鲜已不再是一个附带事件:对于远东司令部和整个美国军界来说,朝鲜已成为主要事件。美国开始
往远东紧急空运急需的装备和人员。军事空运部队在加拿大和比利时的帮助下,已扩大到了原来的4倍。
加拿大派出了一个中队,共6架运输机,比利时也支援了几架运输机。空运部队从原来的60架四引擎运输
机增加到了250架。美国西海岸的港口开始堆积起为朝鲜紧急征用的各种各样的装备。凡能调集的船只也
统统被征用。麦克阿瑟根据北朝鲜所取得的惊人成功,就所需援军的数量和种类问题,通过洲际电传打字
电报,和联席会议的参谋长们进行了详尽的,有时甚至是激烈的讨论。美国大规模的军事集结活动正在紧
锣密鼓地进行。
然而在锦江一线,7月13日那天,美国所能集结的用于抵御北朝鲜前进的兵力只有一个兵员不足的第
24师。在这个饱受创伤、仅有1.14万名兵员的第24师身上寄托着守住联合国军防线的希望。然而该师是根
本靠不住的,因为它的3个步兵团都以不同的方式被削弱了力量。第19团的兵员最多(2276人),但却被立
即投入到锦江一线的直接防守上,没有时间进行调整适应。第34团有2000人,但一星期前曾在锦江以北受
到沉重打击,现已不堪一击。第21团在阻挡北朝鲜人的前进方面表现得相对较好,但它也为胜利付出了代
价,其实力大为削弱。该团兵员现已减少到1100人(其第3营受到北朝鲜jūn_duì 的重创,仅剩下132人,被重
新改编为兵员不足的两个连)。
针对第24师,北朝鲜人投入了第3师和第4师。这两个师经过3星期的战斗,实力也大为下降,其兵力
约为原来的百分之七十(每个师约有6000人)。等到他们抵达锦江之时,大约还剩下50辆坦克,其中第4师
有20辆,第3师约有30辆。但是北朝鲜人占有主动权,必要的时候,他们可以请求驻扎在定州的第2师前来
助战。
第24师师长迪安将军将第34团部署在其中一条通往大田的公路上,将第19团部署在锦江上游、公州以
东8空里处的大坪里(“里”在朝鲜语里意为村庄)。但是,从此地再往东边上游9空里,是汉(城)釜(山)铁
路经过信川的一座桥梁。第19团也不得不负责此地到那座桥梁这一整段锦江战线的防守。另外,第19团在
开往锦江途中,从鸟致院撤退下来的第21团的队伍旁边经过。在第19团那些既缺乏经验又易受影响的士兵
看来,第21团混乱不堪的队伍状况,又使第19团丧失了信心。
迪安将第21团部署在玉井的后备阻击阵地上。玉井坐落在大田东边的汉釜公路上,距大田6英里(在大
坪里东南12空里处)。第21团的任务是保证至关重要的公路和铁路线畅通无阻。同时,如果北朝鲜人决定
将其第2师投入战斗,以图突破东边韩国jūn_duì 的防线,并在美国防线后面进行扫dàng,该团也要进行阻击。
7月12日夜至13日晨,工兵zhà毁了位于公州和大坪里的锦江公路大桥的几段道路,并zhà毁了信川的铁
路大桥。侦察部队还把沿河一带所能发现的渡船付之一炬。
图3 1950年7月14日 第34步兵师的锦江防线
在公州,第34团新任团长罗伯特?l?沃德林顿中校将第3营的两个连(l连和i连)部署在公路左右两侧
河边的高地上,其身后还部署有几门迫击pào(参见图3)。该团的k连是一支拥有40人的混合队伍,原先被部
署在防线上,但该连的心理和身体状况欠佳,成了部队的累赘,于是被撤出阵地,送到大田接受医疗去了
。与此同时,该团的情报和作战参谋也由于战斗疲劳撤出了阵地。
支援这两个步兵连的部队是第63野战pào营(105毫米榴弹pào),部署在锦江南岸2英里半处一个叫做三桥
里的小村庄里。沿着同一条土路再往南走3英里,便是该团的预备队第1营。
公州前线上的第3营内,各支队伍的通讯联络实际上已不复存在,主要原因是该营的scr-300和scr-
536型无线电装置没有驱动电池,而电话线又无法找到。同样令人惊讶的是,第63pào兵营跟公州以南18英
里外论山的团指挥所保持着联系,但跟沿河防线上的步兵部队和pào兵前沿观测员却没有通讯联系。这样就
不可能把美军的pào火引向进攻步兵阵地的北朝鲜人的头上。
战斗是在7月13日拂晓之后不久打响的。北朝鲜第4师的士兵徒步走到被zhà毁的锦江大桥的北侧,那里
距对面美军阵地约有700码远。他们架起机qiāng,并开来了坦克。当天下午,北朝鲜的pào火开始轰击公州以
及附近地区。美军便从公州听到江对岸村子里响起了坦克的轰鸣声。之后不久,低平弹道武器,可能是
t34坦克上的火pào,开始向i连的防区轰击。与此同时,pào弹也开始在l连的上空bàozhà(也许是远处敌人的榴
弹pào),不过bàozhà离地面太高,没有造成什么伤害。
然后,l连的监视哨向连长阿奇?l?斯蒂斯中尉报告说,北朝鲜士兵正在下游大约两英里处乘坐两只
驳船渡江,每只船上可载30人左右。哨兵估计,在上午9点半之前的一个半小时里,大约有500名北朝鲜人
以此种方式渡过了锦江。由于跟第63pào兵营没有通讯联络,步兵无法请求pào火给予集中打击。但是该pào兵
营上午派出了一架联络飞机,观察员发现了北朝鲜人的渡江行动。不过pào兵营的作战军官决定不打驳船,
而要等着pào击更大的目标。部署在该营东边的第11野战pào兵营中的榴弹pào倒是对联络飞机的召唤作出了反
应,但是北朝鲜人的雅克战斗机很快就把那架联络飞机赶跑了,pào火于是停了下来。
l连连长斯蒂斯中尉一直无法找到支援他们的机qiāng小队和迫击pào小队。连里的士兵正在受到越来越准
确的迫击pào和大pào的轰击。斯蒂斯判定,其阵地已难以守住,便向连队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该连在上午近
11点时撤出了阵地。斯蒂斯中尉前往寻找第3营的指挥所,当他把发生的情况向营长报告后,便立即被免
去了职务。
此时灾难已经形成:第34团阵地的整个左翼都已被放弃,这为北朝鲜人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他们
立即开了进来。
下午1点半左右,驻扎在三桥里的一支守卫pào兵营的警戒部队,看到有部队在朝他们运动。警戒部队
得到指示,除非受到攻击,否则不要开火,说不定来者是友军部队呢。结果来的却是北朝鲜人。他们打垮
了那只警戒部队,并将缴获的机qiāng掉转qiāng口,向pào兵营的指挥部扫去。之后不久,弹无虚发的迫击pào又摧
毁了美军的人员、榴弹pào和装备。在pào火的支援下,北朝鲜部队占领了营指挥所,并摧垮了两个pào兵连。
pào兵营的10门榴弹pào全部损失殆尽,另外还失去了11名军官和125名士兵。
第34团的指挥官沃德林顿中校,在下午三四点之间才得知pào兵营受挫的有关情况。他立即命令待在南
边3英里开外的第1营预备队进行反攻。1营营长说,这是他所得到的第一条有关进攻的消息。尽管pào兵营
的一位通讯参谋报告说,他曾在下午2点左右到过1营的指挥所,并且报告了进攻的情况。1营营长说,这
件事也许是他不在时发生的,而且他的参谋中没有一个人给他提过。
到了下午5点钟,第1营才以连为纵队向北开去。前进途中没有发生什么事情,直到次日打头的那支连
队走近已被占领的pào兵营阵地时,才遭到敌人火力的阻击。敌军的几阵机qiāng和步qiāng火力挡住了连队的前进
步伐。团长下命令说,如果到天黑时该营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就撤退回来。由于天近黄昏,营长便下令撤
退。回到出发时的阵地后,该营便登上卡车,向南边的论山开去。
与此同时,在锦江岸边的阵地上,尽管左翼的l连早已撤走,但i连一整天都守在自己的阵地里,遭受
敌人时断时续的pào火轰击。连长约瑟夫?e?希克斯中尉试图到达l连和营指挥所,但却没有成功;他在阵
地里一直坚守到晚上9点半,才接到撤退命令,于是便穿过公州东南的山岭,回到了团里。
第14章 大坪里战斗
7月14日这一天对美军来说是一场灾难,对于第34团来说尤其是一场灾难。在一天之内,北朝鲜人就
突破了锦江防线,并干净利落地吃掉了已经完全撤出战斗的第34团。该团的消失使得右翼第19团的侧翼门
户洞开。
此刻,未经考验的第19团在难以防守的阵地上面对北朝鲜第3师的进攻,一切听天由命,全看自己的
了。
7月14日下午,北朝鲜的坦克和自行火pào从大坪里渡过锦江,开始pào轰美军阵地,对19团的pào火考验
便随之而来。该团仅有两营兵力,而要防守近30英里长的沿江阵地,这种作战部署实质上必败无疑,但要
加以改进也无能为力了。(参见图4)
图4 1950年7月13-16日 第19步兵师保卫锦江防线
该团派一个连(e连)在东边的信川防守那里的铁路渡口。在该连和大坪里周围的防守主阵地之间,有
一个2英里宽的缺口,根本无人守护。在大坪里附近,沿江部署了3个连:c连守卫在200高地北坡的东部,
a连和b连的一个排沿着江堤部署在东西两边,b连其余的人马则部署在由大坪里通向南方公路西面的一个
高地上。第1营的指挥所设在大坪里南边一英里处的一个名叫加洞里的小村子里,距离迫击pào阵地不远。
沿公路向南不到1英里远,有座名叫钵山里的小村子,团指挥部就设在那里。步兵身后部署了3个pào兵营:
第52营安扎在钵山里南边2英里处的图们里,再往南大约2英里,部署了第13营和第11营。
这几个阵地西边没有什么防守力量。有几支侦察和分遣小队派人镇守在江边的几个前沿哨所。但是由
于昨天第34团的退却,现已根本没有什么阻挡侧翼进攻的实际力量。因此,第19团团长小盖伊?s?梅洛
伊上校派遣2营营长托马斯?m?麦格雷尔中校,率领g连并携带几挺机qiāng、2辆m24轻型坦克、2台四座50毫
米口径高shè机qiāng车辆,去执行侧翼守卫任务。麦格雷尔这队人马向西沿直线距离走了大约6英里路程(沿公
路走的距离要远得多)。这支特遣队伍占了梅洛伊上校整个预备力量的三分之二,另外一支预备力量就是
部署在b连后方的f连。
19团的主要弱点是,若从村子的东西两边渡江那里没有队伍防守,即可对美军主阵地发动侧翼进
攻。这一弱点是显而易见的,而北朝鲜人所做的也正是这样。7月15日下午和晚上,他们从大坪里那座被
zhà毁的桥梁的一端和c连的前方发动了试探xing进攻,但并没有竭尽全力。部署在江北的坦克和大pào也向美
军阵地进行了零零星星的轰击。美军的b-29轰zhà机下午向江北的敌军阵地投掷了zhà弹。晚上7点45分,飞
来了两架美军战斗机。8辆北朝鲜坦克躲进了树林里,但停在公路上的一辆坦克被飞机击中,一直燃烧了
几个小时。
北朝鲜人乘木筏渡过锦江后,向美军阵地渗透。整个夜间,他们发动了几次试探xing进攻。然而真正的
攻击是在7月16日凌晨3点发起的。一架北朝鲜飞机飞临锦江上空,投下了一颗照明弹,这是发动总攻的信
号。江北的坦克和大pào一起开火,其猛烈程度跟二次大战中的狂轰滥zhà无出左右。在pào火的掩护下,北朝
鲜人或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