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熬窑(1/1)
第五百二十二章熬窑
……
李家沟论坛。
“要干啥沟主这是要干啥?我靠这是要放大招了啊!”
“离节目结束还有八天!是到了该放大招的时候了!”
“石灰釉!这东西要能弄出来,这节目就真改版了,妥妥的《我在荒岛做非遗》!”
“艾玛还让不让人睡觉了,老子咋感觉比高考前还紧张?”
“那窑能不能成啊?瓷器的烧制到底需要多少炉温?有没有懂行的出来说说?”
“温度问题不大,你当这几天沟主的炭白烧的?烟囱保温白做的?瓷器烧制需要一千三百度的温度,相比大窑口来说,沟主这个一立方的窑体,控温性能只能更出色,别忘记了这个窑出来的陶器质量很好的!”
“刚刚查了一下,一个瓷杯需要那么多工序,沟主这里有多少道?这……属于简化再简化了吧?”
“也不是啊,从最早陈化陶泥开始算起,到现在这工序也不少了啊,光制泥就是多少道工序了?只是匀到一个多月多时间里不显山不露水而已,这二皮是早有打算要搞这个?”
“不像,要是早有打算搞这个,上岛后几天就该找石头了,我看倒像是闲得无聊了想搞事情。”
“e……搞不好就是昨天被阿音姐的音乐,今天被阿音姐的箭术刺激了,想要来个猛的……”
“不管怎样,只要能搞出来,从此就是二皮粉!他再虐我一千遍,我也待他如初恋!”
“噗……二皮虐过的都是男人吧……”
……
当天晚上,李君阁就做风箱,阿音做完干粮,开始做菜,蒸肉,顺便洗沙,烘沙,筛沙,直到休息前,两人都处于一种莫名其妙的紧张和兴奋当中。
风箱李君阁是仿照李家沟老时间里偶尔使用的汲水车建造的。
两边分置两个台子,台子中间是一根树干制作的木轴,木轴上钉着供脚踩的四个踏板。
汲水的水槽和挡水板被李君阁替换成了六扇树皮桨叶,被包裹在扁圆柱型的竹编风箱箱体当中。箱底一头固定到地上,贴着地面通着一段竹筒作为出风口。
风口连接向几段陶管连接成的风道,风道下边垫着干沙,笋壳,竹刨花,然后又是笋壳,干沙,用来隔绝地面的散热。
风道周围,用石块碎陶片围出了一个火塘,到时候升上炭火,用来给风箱吹入的空气加热。
这样空气进入陶窑时,不会降低陶窑内的温度。
风箱前还立了一个架子,方便李君阁扶在上面操作。
阿音看得眼花缭乱,这个立在工棚旁边这么多天的土窑,现在已经变得有那么点威严的架势了。
第二天早上,李君阁睁开眼睛,不由得哑然失笑。
阿音也醒了,问道:“二皮,你笑啥?”
李君阁笑道:“我笑我们魔怔了,这不是石头叔雕石头,篾匠叔做鱼竿时的心境啊!心态不对,事情就别想做好。”
阿音这下也明白了,笑道:“还真是,太兴奋太紧张,像被翻了窝的螃蟹似的……”
李君阁笑道:“这就叫得失心太重……哈哈哈哈,起床,该挑水挑水,该喂鹌鹑喂鹌鹑,该玩耍玩耍,今天好好玩一天!保持平常心,下午烧窑!”
今天的阿音格外小意,什么都依着李君阁,被他占了好几次便宜也不恼,就连比赛射箭的时候也大失前两天水准,让李君阁赢了个爽。
中午两人在海滩后面的树林边吃过饭,便挂上吊床午休。
这还是上岛以来,李君阁第一次午睡。
午睡起来,两人这才回家。
回到家中,李君阁又取出一些泥饼,不过这次的泥饼上没有泥钉。
将饭碗胚取下一个翻过来,用细砂纸将底边打磨平整,在圈口内填上细海沙,然后将泥饼放上去旋转,直到将多余的细沙都挤掉,这才将饭碗连同泥饼一起翻过来,小心翼翼地摆放到陶钵之中。
每个陶钵摆上四只碗胚,李君阁将陶钵端到陶窑那里,又小心翼翼地摆放进去。
古书有云:“……钵以粗泥造,其中一泥饼托一器,底空处以沙实之…………过釉之后,装入匣钵,装时手拿微重,后日烧出即成坳口,不复周正……”
真是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给最上边一层陶钵盖上道:“好想现在就知道结果呀……”
李君阁笑道:“结果已经定下来了,就等开盅而已,也不慌在这早晚。反正能做的都已经做了,也想不出哪里有啥毛病,趁还有时间,我们就去湖上玩玩,傍晚再来开窑。”
也不管阿音是不是愿意,李君阁给她戴上草帽,自己拎上渔具,去湖对岸苇荡边观鸟钓鱼。
只要有鱼钓,李君阁更不急了,小鱼一直随钓随放,就图一个乐。
不一会儿浮漂再次没入水中,李君阁一抬竿:“又中!”
这鱼个头不小,一个猛子就往苇荡里钻,李君阁赶紧起身控线,朝竹筏另一头走了几步,远离苇荡范围:“你给我回来!”
大鱼在苇荡边缘转了个身,又开始往深水区游过来。
几次来回,车盘竿子收放了三次,这鱼才不情不愿地侧躺在了水面上。
阿音跪在竹筏上,伸出小手去摸大鱼的体侧,惊喜地喊道:“哇!红鲤鱼呀!这兆头可真好!”
李君阁自己老钓鱼的,五六斤的红鲤鱼见得多了,知道就是遇到一个白化的而已,倒是没有想过这层。
听阿音这么一说,只得说道:“呃,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就把它放了吧,反正鲤鱼也不好吃……”
阿音给了李君阁一记漂亮的白眼球:“就知道吃!有了这好兆头,赶紧回去开窑去!”
李君阁哈哈大笑,看时间也过了四个多小时了,便探手将鱼钩从红鲤鱼厚实的嘴唇上摘下来,又往大鲤鱼腮边泼了些水,大鲤鱼这才缓过劲来,身体一晃消失在了绿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