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0章 太空工业(1/1)

“那是什么?”

在直播的摄像头转向一个火箭的时候。

众人都被震惊住了。

大,太大了。

巨大无比。

不只是直播间的人震惊,就是早有准备的杨竹海和杨糯米都震惊的无法言说。

“这太大。”

杨竹海看向陪同的天舟人。

对方露出职业微笑。

“这是我们正在实验的巨型火箭。”

“是来为登陆月球服务的。”

“这是实验型火箭。”

“直径10.6米,高80米。”

“目前实验失败八次,成功一次。”

“距离最后定型还很远。”

“而且配套的货运飞船,载人飞船,综合性飞船,都还没有研究成功。”

“而且我们有意打造一款配套的航天飞机类型可重复性飞船。”

“用来运货物,用来运燃料,甚至等到技术成熟后,用来运人。”

“所以光配套,我们可能就要研究六个类型的飞船。”

“这是一个比较长远的目标。”

“火箭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载人飞船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而且越大越难。

越大需要解决的问题越多。

比如越大,再入大气的动能越大,只靠减速伞,已经很难有效完成减速。

这就需要设计更复杂的减速功能。

这是设计航天飞机的初衷之一,它可以有效完成减速和回收。

这些配套的研究,将会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一开始这大玩意,只能作为货运来用。

等到真正能够用来运人了,不知道等到猴年马月了。

但是杨竹海和杨糯米不知道啊。

他们只觉得这火箭也太大了。

这能运多少东西啊。

“用这火箭,岂不是一次就能运一个空间站上去?”

“如果运旅馆,那就是直径十米的旅馆啊,那得住多少人。”

“这是用来进行月球移民的吧?”

“现在的航天活动根本用不上。”

“等到可以开足马力用上的时候,不知道多少年以后了。”

杨糯米异想天开。

“这火箭不会是用来建造,那种可以旋转产生人工重力的大空间站吧。”

“有了人工重力,那航天员是不是就可以长久驻留空间了?”

“如果我用来进行火星登陆,是不是更好?”

你别说,她的想法不是一点道理没有的,相反,还很有道理。

天舟的人诧异了一下,想了想。

“你这想法,我记下了,回去就和我们的同事说一下。”

“也许巨型火箭研究成功后,我们有更多的事情来做。”

“如果这种长途移民飞船真的实用的话,未来的火星,金星,水星探测,可能会舒适很多。”

“我们人类,长久进行无重力生活,会造成航天病。”

“在回到地面的时候,会很危险。”

“如果旋转人工重力系统能够实现,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这对我们长时间进行太空驻留很重要。”

“这会成为我们建造太空工厂的重要支撑。”

直播间的人。

“越来越过分了,他还真认真想了。”

“不会吧,不会太空时代真的要来临了吧。”

“太空工厂都整上来了,越说越离谱了。”

“我感觉最适合建造工厂的地方应该是在月球,地球不合适。”

“太空工厂应该主要为太空探索服务,比如将制造太空飞船的工厂搬到月球,我们就可以大规模制造宇宙飞船了,这样比从蓝星上运过去,要便宜的多。”

“等到太空电梯制造出来了,蓝星上空的太空工厂才有意义。”

“关键是不往回运货,怎么产生利润啊,没有利润,新的大航海动力在哪里?怎么支持它持续发展。”

“大家不要忘了,大航海的发生根本原因是利益,没有利益,谁会如此投入?”

“利益的话,我感觉核聚变燃料氦3,会是重要的利益点。”

“只要核聚变技术获得突破,人类的核聚变燃料需求,就会爆发式增长,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到来,让我们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高,氦3将是未来的重要支持。”

“另外月背的低温,是超导体的完美应用场景,如果建成超导算力中心,对科学探索的重要性,将会是无比巨大的。”

“另外,月球还有用之不竭的太阳能,正好为算力中心供电。”

“再把机器人技术投放在月球,双方赋能,可以为月球开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虽然带回来成本高昂,但是我们人类可以出去啊。”

“当我们走出地球时,每一艘宇宙飞船都是天文数字的财富。”

“是啊,如果人类走出蓝星那,那蓝星外创造的一切,都将是难以估量的财富。”

“尤其是在太空竞争下,地外造物带来的利润是会非常惊人的。”

“这一切的前提是,月球工厂的建立。”

“我不认为天舟有可能做到。”

“是不是傻,天舟还在搞太空旅游啊,这是一个细水长流的事情。”

“我是说如果啊,如果核聚变真的成了,天舟每年从月球运回十吨氦3,值多少钱?”

“应该值600亿美金左右吧。”

“这些钱够不够天舟用来持续投入?”

“应该够吧。”

“但是前期投入太大啊,在月球建造工厂,成本可能超过万亿美金。”

“完全得不偿失。”

“蠢,一旦占据氦3最丰富的地区,它可以开发几百年,前期投入是大,但是后期利润更大啊。”

“我打个岔,你们预估的成本是现在的成本。”

“人家天舟登月,然后开始建设,这已经是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后的事情了。”

“未来我们可能红警基地车都造出来了,只要把基地车发射过去,就不用管了,人家可以自己发展。”

“你们认为的不可能,可能在未来是很简单的技术。”

“你们看现在的3d打印技术多猛,未来十年,可能万物都可打印了。”

“再带个机器人,人家自己组装自己。”

“这种事情如果真的可以实现,那可就是倍增效应了。”

“什么问题解决不了?成本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低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