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陈子龙推行新政,惹人厌的何腾蛟(1/1)
第300章 陈子龙推行新政,惹人厌的何腾蛟
五月二十五日,天气已经有些炎热了。
这两年江南的夏天都很热,荆州和汉阳两地加紧攻城,以求在酷夏到来之前取得阶段性的战果。
江南总督府突然在各地张贴布告,即将推行新政,一切如夏日的暴雨般突如其来,陈子龙最亲近的人也没能提前得到消息。
新政开展给江南各地带来的影响,甚至超过李毅在皇城脚下的兵变和郑芝龙擅自入广东的火并。
之所以会这样,那是因为这件事与江南百姓和缙绅的生活息息相关。
各县府的府兵奉江南总督之命在各府城集结,由杨国忠派来的千总、都司指导操练。
从队列到火器,时不时在大众面前露面,其用意是醉卧之意不在酒。
江南总督府同时在各地颁发命令,清查违规瞒报的土地。
陈子龙亲自坐镇,他有一帮门生故吏,如胡睿和杨鑫等人在各处当过县令,这些人都是尽快推行新政的得力干将。
江南总督府雷厉风行,要在夏粮收取之前完成各处土地的丈量。
这个时代,的确是一个比谁更不坏的年代。
李毅不需要做的多好,只要比多尔衮、何腾蛟、郑芝龙乃至丁魁等人稍好一些,让世人多看见一点希望。
在徐明义看来,李毅太谨慎了,谨慎到他急得抓耳挠腮。
但在陈子龙眼中,李毅的每一步都不会让他突兀,所有的策略都有预兆,犹如水到渠成。
江南新政推行的时机很合适,合适到持续了一个多月下来,在朝堂中没有引发什么过激的反应。
郑芝龙在忙于平定广东,何腾蛟在岳州徘徊。
那些被剥夺了田产的缙绅没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在朝政上提出反对,也没有可以依靠的强势力量,虽然他们对江南总督府,乃是镇国大将军府的态度已经由不满转变为嫉恨。
每丈量完一县一府,陈子龙均会向李毅和内阁送出两份文书。
江南总督府隶属镇国大将军府统辖,陈子龙没有交一两银子给户部,但一直对内阁保持尊重。
姚启圣返回武昌,向李毅汇报筹集粮饷事宜。
武昌城成为李毅的驻地,这里邻近两湖战场,又可以震慑江西和徽宁池等地,李毅不愿回到江南,没有比这更合适的驻地。
李毅的临时驻地内,兵丁和信使进进出出,送到这里的不仅仅有各地的军报,同时还有民务和商事。
姚启圣走到门口,看眼前的车水马龙暗生感慨道:“这里比南京城要热闹得多,镇南王越来越像大明的帝王了!”
姚启圣很庆幸赶上了好时候,于李毅一统江南前在李毅面前崭露头角。
姚启圣站在门口候命,不一会功夫,一个亲兵走出来行礼禀告道:“姚长史,王爷召见。”
姚启圣如今在镇国大将军府的地位非同凡响,来来往往的信使都需给他让路。
进门之后,林宪在内引他进入厅堂。
李毅正坐在那里,对自己的属下他很少威压倨傲。
姚启圣快步上前,恭敬行礼道:“拜见王爷!”
李毅微微点头,询问道:“粮饷都落到实处了吗?”
姚启圣如实回道:“安庆府和九江府筹备的粮食足够大军两月之食,夏粮即将上市,江西很快会供应大军粮食,一言以蔽之,如今军中粮草充足。”
“陈总督表示,新政实施后,田赋能增添一倍,足以筹足今年的饷银。”
姚启圣分两口气讲述,把李毅的疑问回答得清清楚楚。
李毅很满意,随口赞赏了一句:“江南的新政实施得很不错!”
陈子龙是松江人,门生故吏对各地缙绅隐瞒田产的伎俩了如指掌,各地的缙绅瞒不过他。
姚启圣听了李毅的赞语,不自然地流露出羡慕的神情,他在镇国大将军府监理粮饷,当然比不上陈子龙主政一方风光。
姚启圣很年轻,但李毅从不忌讳任用年轻人。
李毅稍稍理了理思绪,对姚启圣吩咐道:“安庆府孤悬江北,清虏不时有小股兵马过来骚扰,你要把那里看守好!”
“遵命!”
姚启圣答应一声,正准备离开时,林宪在门口伸着脑袋往里偷看。
李毅正对大门,见林宪在探头探脑,当即问道:“林队长有何事?”
林宪进门,瞄了瞄姚启圣,向李毅禀告道:“岳州发来急报,何腾蛟在岳州城下被清虏偷袭,败退三十里,已准备退回长沙。”
这真不是一个好消息!
李毅半晌没说话,最后才冷哼一声道:“也不知是真败还是假败!”
李毅对何腾蛟已经失望透顶,即使何腾蛟转变态度,他这里也已无法容下他。
一直以来,李毅对归附自己麾下的明军和降将都很优待,尽量避免把刀子对准汉人。
除了张名振,那是个李毅无法阻止的悲剧。
而自以为是、自作聪明、自私自利的何腾蛟是唯一让李毅生出憎恶之心的明臣,李毅摆手命姚启圣退去,转身回书房给柳随风写了一封信。
何腾蛟在岳州兵败对汉阳府的战事不会产生多大影响,但对围攻荆州的堵胤锡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前次忠贞营被偷袭,正是源自何腾蛟在岳州府的兵败。
信使日夜兼程直奔荆州,早踏朝露,晚迎夕阳,信使赶到荆州城下时已是四天后。
荆州城下,这几天攻城的战事已经停歇了。
李过派斥候严密监视岳州府方向,何腾蛟兵败岳州,意味着满清可以从两湖深处调集兵马杀到荆州城下。
岳州府只有一万多清军,无力驰援荆州,但李过是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堵胤锡、柳随风、李过、刘纯仁、李来亨等人,最近几天一直在吵吵闹闹。
信使到达荆州正是时候。
柳随风把李毅的亲笔信给堵胤锡和忠贞营的诸位统领展示:“诸位,王爷惊闻何腾蛟在岳州府兵败,忧愁抗清大业毁在庸臣之手。”
“近两年,满清颓势渐显,此番从江南起兵到两湖,王爷是抱着必胜之心的。”
“诸位都是抗清勇士,只要斗志不减,王爷愿意与堵大人和忠贞营诸位统领约定,不收复两湖绝不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