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江阴抗清三公,光复大半个江南(1/1)

第239章 江阴抗清三公,光复大半个江南

大帐内的宁绍军甲士形象威武,气势逼人。

陈四在江中敢把多铎的船弄翻,但在这军帐中却是不敢抬头说话。

李毅无话可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能以弱胜强击败多铎,正是有无数这样的百姓相助。

无论在浙东、在杭州,在徽州府,还是在于潜,李毅真正倚仗的是数十万朴实而又心怀大义的百姓。

李毅命甲士出帐,笑着对陈四说道:“陈四,你就留在我军中,我会给你安排个合适的位置,不用上阵厮杀!”

李毅的语气很温和,生怕再惊吓到陈四。

陈四见李毅把说到这个份上,便接受了李毅的安排。

宁绍大军只用一天时间便渡过了黄浦江。

李成栋在松江府杀了近万百姓,心里害怕,没有被李毅的书信挽留住,带着两万清军如同丧家之犬一般逃向应天府。

多铎迟迟不出现,满人溃兵和明军降卒都像失去了主心骨。

宁绍军借着大胜余威,一日进军六十里。

同时间,太湖义军乘势而起,先攻下吴县,再进逼苏州。

苏州、常州各县并没有多少清军驻守,百姓们胆子一壮便割去辫子,自发驱逐各地满清朝廷任命的官吏。

越是接近胜利,李毅越是冷静。

他为逆转大势等了多年,所以哪怕慢一点,也绝不容出现大的变故。

明军降卒是变数,义军也是变数。

在眼下这种局势下,打一场变数太大的战争是愚蠢的选择。

宁绍军经昆山、常熟绕太湖外围行军,李毅没有分兵攻取少数负隅顽抗的城市。

多铎的失败就是前车之鉴,在双方实力均衡的局势下分兵,这是自掘坟墓之举。

眼下各种流言都有,不是所有人都相信多铎被俘,那就让时间来证明这些人的判断失误。

宁绍军做出进逼南京的态势,沿途不断收拢义军和明军降卒,终于在十二月八日到达江阴城下。

刘良佐早已撤兵离去,阎应元带着陈明遇、冯厚敦等人出江阴城十里迎接李毅。

李毅没有走进沿途任何一座求降的城池,但江阴城不一样,这是他之前答应阎应元的。

越国公的大旗由远而近,威武的宁绍骑兵如同来自天庭的神兵。

江阴‘抗清三公’(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一同跪在李毅马前:“拜见国公爷!”

“我来的还算及时!”李毅下马把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三人扶起:“幸亏清狗多铎配合,才没让我食言!”

同类人之间总有种惺惺相惜。

阎应元在江阴起兵,局势比杭州这边凶险百倍。

他这边以孤城牵制了刘良佐五万兵马,杀伤清军近三万,江阴义士之名早已传遍江南。

李毅很佩服阎应元,在李毅看来,如果自己处在阎应元的位置上,很可能无法比他做得更好。

阎应元微微一笑,朝李毅拱手请命道:“愿为国公爷先锋,收复南京!”

“江阴义军损失不小,无需急于一时!”李毅命亲兵让出三匹马给阎应元他们,然后并肩前往江阴城。

走着走着,李毅突然问向阎应元:“阎游击,你可是与刘良佐有旧?”

阎应元在守江阴城之前只是个县衙典吏,守江阴时,李毅为他向鲁王请封为游击将军。

阎应元沉默片刻后如实答道:“末将到江阴前曾在京城认识刘良佐,他因此曾在江阴城下劝降,但被末将骂回去了。”

李毅指着远处千疮百孔的江阴城,意味深长地问道:“江阴义军视刘良佐为死敌否?”

阎应元霎时明白李毅的意思。

这是一道心槛,迈过去了,他阎应元从此就是李毅的嫡系了。

从道理上,阎应元知道李毅是对的。

但从情感上,他一时间难以接受。

李毅轻叹一声说道:“刘良佐对江阴军民造成的伤害,确实不可轻易抹去。”

“但当今天下大明势弱而清虏强大,我们如果不联合所有能联合的力量,如何能光复大明江山,如何能把清虏驱逐出大明国土?”

阎应元听了后,一咬牙说道:“国公爷,末将…末将愿意前去劝降刘良佐!”

李毅微笑摇头:“无需以身犯险,你只需修书一封送往镇江即可!”

宁绍军进逼镇江,击败小股明军降卒后,在常州府安营扎寨,与清军在镇江对峙,暂时停下了进攻的脚步。

无论诸将如何请命,李毅稳如泰山,只让小股兵马出击,大军岿然不动。

收复南京已是水到渠成,但时机还没到。

朝堂决定战场,战场也能反噬朝堂。

李毅如果只是个纯粹的将军,根本无法取得像现在这样的辉煌胜利。

收复南京后,鲁王一定会迫不及待从宁波府城赶来南京,到时候,很多事情就不好处置了。

所以,李毅只能先等等,等柳随风从福建传来消息,也等阎应元给刘良佐的私信起作用。

宁绍军一下子收服大半个江南,许多府县无人管辖。

在李毅的安排下,江南总督府从萧山迁徙到杭州。

徐明义以清除各地清军溃兵为名,调集兵马接管各府县。

江南已经换了天地,但处在浙西山中的张存厚仍旧蒙在鼓里。

韩必先连续两次击败清军突围的兵马后,没有继续在山区设伏,而是率军杀到昌化城下。

得到江南剧变消息的韩必先,安排大嗓门的将士在城下大喊:“城内的人听着,多铎所部已在杭州城外被击败,他本人更是被擒。”

“至于博洛,他闻讯之后率军逃向了南京。”

“如今大明已经收复了江南,大明人只需杀死城内的满人,便可保住性命!”

张存厚初听之下大吃一惊,但细细品味之后却是丝毫不信,在他看来,明军的喊话内容太过夸张,根本不可能是真的。

城外明军给的消息没有给张存厚带来担忧,倒是城中快要断粮让张存厚愁眉苦脸。

从前天起,城内的清军便只能喝稀粥度日,个个饿得脑袋发晕。

韩必先所部有张之维帮忙提供粮食,虽然吃的不算太好,但却顿顿管饱。

饭点一到,城外的炊香飘到城内,饿得发昏的清军闻到香味后个个眼睛发光。

张存厚曾组织部下突围,但明军降卒每突击到一半,在见到前些日子投降的同袍好好在对面后,很快就丢下兵器跪在路边。

韩必先对明军降卒的要求很简单,也很明确,杀死或者俘虏一个曾经的同伴便能免除责罚,接受他加入宁绍军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