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年轻的董事长(1)(1/1)

“这里的钢筋都是几天前购置的,一级钢筋还有120吨,二级钢筋有150吨,水泥还有2吨,近期也不用购置。你可以复核一下。”材料员带着陈浩天走到材料堆放的地方说。

陈浩天仔细地算着,数着,最后结果属实。于是他告别了材料员,又到工地上的办公室看了一下进度表,最后到工地上看了一下管理情况。然后他回到车上给自己的父亲汇报了刚才的调查结果。陈树森又紧接着将车开往下一个工地。

陈浩天和父亲绕着工地转了整整一天,回家的时候天就已经黑了。陈浩天累得都有些趴不起来了,他无力地靠在车中的座椅靠背上,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一点厌烦的情绪。

“怎么,累坏了吧?”陈树森问自己的儿子。

“感觉好无聊,一点乐趣都没有。”陈浩天丧气地说。

“本来就是嘛,工作都是很单调的,但是你要从这单调的工作中找到乐趣,明白吗?”陈树森说。

陈浩天似是明白地点了点头。然后一阵沉默。

陈树森则坐在车里开始想郝杰的事情,据陈浩天今天一天的调查结果,工地上近期没有急需什么材料之说,难道郝杰真的在捣鬼吗?难道他转出去的帐真的想私吞吗?他胆子真够大了,都不想一下他的身后有那么多雪亮的眼睛在盯着他呢!不过,这次不管是不是郝杰有什么阴谋,但是这件事真的给他敲醒了警钟。郝杰是不可靠的,再让他掌握大权肯定不行,所以必须想个办法才行。

他知道他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做起工作来有点力不从心,这么大的公司肯定得有个自己的亲信掌管着,那么让谁掌管呢?

陈树森想了一圈,都没有想出来个名堂。这时,陈浩天可能今天在外跑了一天,受了点风,于是咳嗽了两声。陈树森突然眼前一亮,也许可以让浩天接任自己的位子。可是刚冒出的念头又被他自己压了下去。他还太小呀——

“浩天,如果爸爸让你接替董事长的位子,你怎么考虑?”陈树森自己想不出来名堂,于是他想征询儿子的意见。

“爸爸,董事长不是你吗?怎么,你想退位?”陈浩天不解地问父亲。

“是呀,我有意将位子让给你。但不知道你是怎么考虑的。”陈树森说。

“爸爸,你先说你是怎么考虑的吧!”陈浩天没有直接回答父亲的问题。

“我的想法是,你刚从学校回来,需要锻炼几年——”

“爸爸,你要是觉得我需要锻炼几年,那你就不会刚才给我说让我接你位子的话了。其实,我觉得你的心情很不好受,你想尽快让我接管公司,但是你又对我不放心,其实你完全不用这样——”

“哦?”陈树森对自己儿子的话来了兴趣,“那你说我应该怎样?”

“你应该大胆地让你的儿子接位,如果你实在想马上找个继承人的话,纵观历史上成大事者,刚二十岁出头的大有人在,有一句话叫‘有志不在年高’,如果你让我接管公司,我很有信心做好。”陈浩天满怀信心地说。

“有信心就好,爸爸就喜欢有信心的人。但是你知道,工作只靠信心是不够的,他还要看一个人有没有魄力,有没有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是多种能力的集合体,你觉得你具备吗?”

“我知道管理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过它的目的不就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来配置人、财、物等因素,使之发挥最大效用,以提高生产力水平。我闲来无事,最喜欢看这些有关管理方面的书籍,所以说关于管理理论方面,我一定不比您少。如果您能给我个实践的机会,我想我肯定能做好。”

陈树森听到陈浩天的话,还是有些吃惊。这个表面上看着还没成熟的儿子,没想到懂得并不少,他想起来最近看到的报道说有个年轻的女总裁也不过才22岁,又记得福布斯上位于财富榜上的人,他们很多都是在20岁左右就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个目标。李嘉诚不是还不到20岁,就升任塑料玩具厂的总经理吗?也许浩天说的对,“有志不在年高”,他觉得也许自己该给儿子这个机会,再说自己不是也可以在他的身边辅佐他吗?所以不该这么保守——

“浩天,那你说说,你的管理思想和模式是什么?”

陈树森刚说完,汽车就驶进了他们住的小区。于是他们暂时停止了对话,下了车,直接回到了家。叶淑华看到他们回来后,就赶紧招呼吃饭,于是他俩再也没有讨论这些事情。

晚上休息的时候,陈树森躺在床上对叶淑华说:“我想让浩天接我的位子,我今天和他谈了许多,他并不象我们那样想象的那么不成熟,也许我该给他这个机会,这样他能锻炼的更快一些。”

叶淑华说:“我早就有这样的想法,就是儿子做不好,不是还有你帮他吗?你可以辅佐他呀,再说,我都不知道你是怎样想的,我一直觉得儿子能行的,你就放心地交给他吧。”

“好吧,我现在也比较放心,也许受我的熏陶,其实他早已经开始关注管理这方面的东西了,那我明天就在董事会上宣布,由陈浩天接替我的董事长位子。”

“好,我万分赞同。那就什么都不要想了,赶紧睡吧。”

于是陈树森关了灯,和叶淑华睡下了。

陈浩天躺在床上,还在琢磨着和父亲刚才的对话。不知道父亲到底同意没同意自己当董事长的事。父亲最后的问话他没有讲出来,其实他想说的是,他的管理思想和父亲的不同。父亲要求一向严谨,做事制度化,因为制度化太呆板了,他并不喜欢父亲的管理模式。他要是管理公司,他想改革,那就是引进亲情化管理模式,也就是人性化管理。他曾看到日本的管理体制都是家庭式的管理,在他们的管理理念中,公司就是大家庭,领导和雇员都象父母和孩子一样管理和听命于公司。这种管理体制在实践中发现在经营中运转良好。以他个人认为,组织和手段在管理中固然重要,但这一切要靠人来实现的,不管有多么完善的组织,有多么先进的技术,如果没有使之发生效力的人,就不能完成企业使命。他希望在公司里的员工能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一样,要多多关心他们,要他们在工作中不受拘束,要他们在工作找到乐趣,要让每个职工在单位每天就如沐春风的感觉,而不是如履薄冰,心惊胆战的感觉。

他想,不过,在管理中适当地引进制度化也不错,用制度来硬化亲情化管理,用亲情化来软化制度化管理,使两者完美的结合,那么公司肯定能蒸蒸日上。

陈浩天想到这里,觉得自己的计划简直太完美了。不过,幸亏他的这些想法没有给父亲讲出来,他和父亲管理模式不同,试想,陈树森听到后,会同意吗?幸运的是,陈树森并没有听到陈浩天后来的话,就先已经决定让陈浩天接替董事长的位子了。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就到了徐可欣母亲出院的日子。她的身体恢复的很好。到出院的时候她基本上就和一个正常人没什么区别了。母亲一直感叹着现代医术条件的发达,徐可欣则笑着帮母亲办出院手续。